昨天下午,万庆良、陈建华率领广州党政代表团到我市考察“双到”工作,邓海光、梁毅民、刘毅等市领导陪同。 据了解,广州市对口帮扶我市55个贫困村。两年来,在广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有关企业的大力帮扶下,我市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底,全市240个贫困村全部实现80%以上被帮扶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上,其中有劳动力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7300元,比2009年增长两倍多。在2011年度全省扶贫开发“双到”考核中,我市在粤东西北14个市中排名第三位。 万庆良、陈建华一行在邓海光、梁毅民等陪同下,先后考察了茂港区沙院镇何屋村、茂南区鳌头镇文运村,亲切慰问了黎伯全、陈棠仔两户贫困户,检查指导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文运村是广州市重点打造的4条整村推进对口帮扶示范村之一。在南沙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城市管理局的帮扶下,仅用两年多时间,文运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种养殖业迅速发展。来到文运村,万庆良一行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村民们热情地将煮熟的花生、玉米、番薯呈给大家品尝,村里的长者还向代表团献上了锦旗,以农民特有的纯朴方式表达对帮扶单位的感激之情。 随后,万庆良一行回到茂名迎宾馆,召开广州·茂名“双到”工作座谈会,研究深化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促进广州、茂名两市交流合作发展。会上,万庆良作了讲话。万庆良指出,一年多来,在面对重重困难的情况下,茂名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统领全局,沉着应对,统筹谋划,展现了统领大局、应对复杂局面的高超领导能力、驾驭能力,在推进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理念新、思路新、气魄大、动作大,科学谋划未来发展,实施“滨海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兴现代产业、造滨海新城、建幸福茂名”主攻方向,以重大平台、重大项目促进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城乡面貌改善,民生福祉增强,形成了发展的新路径、新平台、新格局,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美好前景。 万庆良强调,扶贫开发“双到”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创新性、战略性的民心工程,是一种对口帮扶的创新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制度性设计。广州市对口帮扶茂名55个贫困村,这是两市政府、人民之间的难得缘份。两年来,两市领导高度重视、精心部署,有关部门全力配合、通力协作,各级各部门积极响应、迅速启动,驻村干部和广大群众共同努力,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成效显著,令人鼓舞。 万庆良指出,今年是完成扶贫开发“双到”工作3年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必须按照省的要求和部署,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继续加大投入,圆满完成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任务。一要突出抓好收官之年的全部工作。认真查缺补漏,加快推进文运村整村示范村建设和6个幸福安居工程示范村建设,大力开展贫困村清洁工程,加快推进民生工程。二要突出抓好稳定长效脱贫机制建设。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着力发展产业扶持项目,打造一支永不离开的“扶贫工作队”,及早谋划新一轮对口帮扶工作。三要突出抓好组织保障。两市各级各部门要继续齐心协力抓好“双到”工作,强化责任落实,注重典型引路,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加强宣传引导和督促检查,确保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圆满完成,以实际工作成效造福老百姓。 座谈会由茂名市委书记邓海光主持。邓海光代表茂名市委、市政府对广州市党政代表团表示热烈欢迎,对广州市长期以来对我市的关心帮助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邓海光表示,事实证明,无论是扶贫“双到”还是经济合作,广州对茂名的帮扶力度都非常大,效果也非常好,特别是在农业产业化、劳动力转移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广州的帮扶为茂名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就如何深化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邓海光表示:一要查漏补缺,提质保量,全力以赴,确保扶贫开发“双到”任务圆满完成。二要学习借鉴广州工作队的经验,将扶贫双到工作与建设美丽乡村结合起来,不断地巩固和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水平,争取将我市扶贫开发“双到”水平提高到更好层次。邓海光指出,在产业合作方面,茂名与广州已经有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呈现出广阔的合作发展空间,希望广州市给予茂名更高层次的产业帮扶,加强合作,共谋双赢,特别是大力支持广东茂名滨海新区建设,共同为广东区域协调发展作出应有努力和贡献。 会上,两市领导还就如何促进两市交流合作、经贸往来、人才交流、产业合作等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了一致共识。 会上,陈建华、梁毅民分别介绍了广州、茂名两市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情况。 出席座谈会的广州方面领导还有:市委副书记方旋,市委常委、秘书长陈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小穗,市政协副主席孙峰、简文豪;越秀区、海珠区、南沙区的党政主要领导;以及广州市有关企业。 出席座谈会的还有:茂名市领导刘毅、黄心强、刘小涛、梁昌灿、邓永明、杨润贵、林日娣;市政府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李小迪;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市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吴永胜 丘立贺)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