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任一把手的不同“生意经” 为什么“窝案”会发生在茂名?官场震荡平息后,外界对这一问题持续发问。而对茂名而言,只有揭露真相,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周镇宏知道,自己只在茂名干一届就会调到省里去。”5月2日晚,一位当地官场的知情者分析,茂名只是周镇宏的一个“中途站”,这让他没有了“后顾之忧”。在周正看来,周镇宏老乡倪俊雄于2002年空降茂名任公安局局长,成为其得力助手,更让周镇宏无所畏惧。茂名官场“官位买卖”恶风愈演愈烈。 当地一位接近官场人士则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卖官一把手收取贿赂的“风险成本核算”,其结论是:比起收受商人贿赂,“卖官”来钱更为保险。 该人士称,拿了商人的钱给人家办事,若不出事你好我好。一旦出事,到了(监狱)里面把人家供出来,人家就会嫉恨你,“想打击报复你再容易不过了。”而收下属的钱就会相对“安全”,如果出事,“大不了一块坐牢”,出去后遭人报复的风险会降低很多。 在高州籍的陈生看来,罗荫国本应与周镇宏不同,“他在高州任市委书记兼市长时,还十分正直,不管人事还是工程一律不予照顾。” 上述当地官场知情者认为,罗荫国之所以步周镇宏的后尘,与长期压抑后的爆发情绪有关。 不止一位知情者告诉齐鲁晚报记者,茂名官场并非铁板一块。2002年4月,周镇宏任茂名市委书记后一年,罗荫国任茂名市委副书记、市长,两人搭档期间,罗荫国“一直处于被压抑状态,没有多少话语权”,开展工作时颇感掣肘。再加上长期存在于买官卖官的风气中,罗荫国“一方面想趁退休前捞上一把,也能借机培植自己的势力。” 两任市委书记的作为迅速向茂名各层级一把手扩散,周镇宏和罗荫国在任期间,这股风气已难以回头。陈生告诉齐鲁晚报记者,像一些需经过多个部门审批的事情,哪怕是到最基层的一级,也需要把钱送到位才能顺利盖章。 “可以这样说,当时每一点小小的权力都用到了极致。”陈生向齐鲁晚报记者感慨,要解决官场遗留恶习,官方必须首先予以正视。 恢复从具体事情做起 “如果占着位置却不做事,那么查不查腐败对老百姓来说有多大区别呢?”在茂名采访期间,不止一位当地市民向齐鲁晚报记者表达了这种看法,“人们又怎么会对茂名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在“失去的十年”中,茂名官场“官位买卖”成风极大败坏了政府公信力。“茂名失去的十年,是贪官辉煌的十年。”一位网友在当地最受欢迎的一个论坛中写道。 “很明显,这些钱不可能从他们工资里出,最受伤害的莫过于普通百姓。”对茂名本地情况相当了解的董龙(化名)说,百姓乐见上级查处贪腐,但是单纯的“查贪”只是涤荡官场风气的必要手段,而不应是目的。对普通百姓而言,他们更希望通过“查贪”获得切实好处,“这样才能更好挽回政府公信力。” 自认为是“窝案”直接受害者的茂名本地商人柯万才有着更深切的体会:“连我们这么明显的案子都拖着不办,政府又怎么敢说除掉了腐败的根子呢?” 柯万才所说的案子是与被称为“广东第一烂尾地”相关联的“茂南二建南香城项目纠纷案”。 这是一片位于茂名市郊面积约千亩的土地,原属茂名下属的电白县管辖,上世纪90年代初,集体所有制企业茂南二建公司购置该地,并将之分给680多名购地户做建房之用,柯万才就是其中之一。其后,随着茂名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这一原本偏僻的地块逐渐成为价值不菲的“黄金地”。但随着一系列商官势力的介入,围绕这块地产生了种种纠纷,至今20年仍未解决。 “耳熟能详”的几个名字:冯立梅、杨光亮、罗荫国等,均曾出现在政府以调解纠纷为名成立的领导小组之中或背后。 柯万才一度以为,查了贪官,相关部门就可以秉公执法,自己和其他购地户就能拿到地。但他很快发现情况并没有想象中的乐观。 “对罗荫国他们来说,这块地成了摇钱树,纠纷一日不解决,想从中捞到好处的人就会不停给他们送钱。”对于“烂尾地”久拖不决的因由,柯万才有着自己的看法。 他所说的“想捞好处”的人,主要指在茂名有着“地下组织部长”之称的当地商人柯国庆。根据相关材料,在杨光亮、罗荫国等案件中,均出现过柯国庆的行贿记录。而柯万才认为,这块地还牵扯到当地公检法的一些人。 在柯万才看来,罗荫国们的落马,这块地堪称根源之一。但“窝案”过后,已经不愿再有人接这块“烫手山芋”。“就像留下一颗毒瘤,今天不割它,待到风头过去,可能长得更大,有更多人再从中捞好处。” “不管‘窝案’会不会重查,只是希望政府能够真正站在百姓角度、站在茂名发展角度,从一件件具体的事情做起,这样才可能恢复人们对未来的信心。”董龙说。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