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图片 核心提示 1958年,茂名工矿区城市筹建处正式成立。 从筹建的第一天起,茂名就和石油工业形成了血缘关系,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早日结束连煤油都要进口的“洋油时代”,甩掉“贫油国”的帽子,茂名人靠肩挑手提板车拉,在茂名露天矿雷打岭上建起一座小型的试验炉,进行油母页岩提炼原油试验,接着兴建大型干馏炉和炼油厂,给新中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露天矿经历半个世纪的历史演变,昔日的沧海桑田在承载着茂名悠久的矿业文化辉煌历史的同时也留下了“伤疤”。为了让矿区恢复生态,市委市政府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规划建设露天矿山公园,让昔日满目疮痍的矿区焕发出秀丽风姿。 茂名露天矿承载着我市悠久的矿业文化历史,如何将以往的荒坡矿坑充分利用起来,既彰显现代矿业恢宏磅礴的气势和展现原始矿业开采的完整遗迹,又能令它恢复自然生态和优美景观,成为摆在后人面前的一道难题。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露天矿的综合治理工作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特别是自去年底原矿业公司露天矿采矿场和南北排土场移交地方管理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快相关工作进度。市领导十多次进出矿区调研,形成了“引水、种树、建馆、修路”的工作思路,积极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支持,加强与茂名石化公司的沟通合作,着眼“花小钱办大事”,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就地取材把原生态和历史文化很好地保存下来,因地制宜建造富有茂名历史文化特色的矿山公园,逐步打造成国内一流的露天矿山公园,既改善周边群众人居环境,又为市民提供一个传承历史、悠闲娱乐的活动场所。 引水入坑 让闲置矿坑变绿湖 走进露天矿,记者见到昔日的采矿场已变成矿坑湖。湖水一片蔚蓝,矿湖中间留有一条运输道,把矿湖分隔为东西两大块。就是这块沧海桑田,它承载着茂名悠久的矿业文化历史,见证了曾经的辉煌,留下了“伤疤”。 记者从周边采访了解得知,废矿湖是中石化茂名分公司炼油厂建厂初期开采油页岩矿形成的矿坑湖,集雨面积有6.8平方公里。由于没有进水及泄水设施,一直得不到外部水源的有效补充,湖水酸化,而且周边水土流失严重,随着湖水水位上涨,还对湖周边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家住在矿区口的村民小李,跟着父辈一直在这片土地长大。他说:“以前这里环境非常差,由于天天开采,出入矿区的都是一些大货车,空气中布满浮尘,地上也都是光秃秃的泥层。这几年矿坑禁止了挖矿,积满了雨水,已经变成了两个大湖。” 利用闲置矿坑,把矿湖变成可利用水库和供市民观赏的美景,引水改水工程成为建造露天矿山公园的首要工作。而改善水质更成为引水工程的重中之重。记者从有关部门得悉,我市正向省争取专项资金,利用石灰对酸性湖水进行中和,把湖水变为可利用水源。 记者还从负责引水工程建设的市水务局获悉,按照规划方案,引水工程将会把东西两个矿湖相连,合为一个大湖。主要功能为灌溉、供水、防洪、雨洪利用、河库水系连通等。通过鉴江秧地坡拦河闸和高州水库灌区渠道,把鉴江、小东江、高州水库和尚垌湖连接起来,从公馆支渠修建入水口引水至矿坑西侧。在矿坑湖出水渠渠底设置两道泄水闸,泄水闸之间设计水塘,用于矿坑湖水位调节。再由矿坑东侧修建出水口引水至小东江,可解决8800亩农田灌溉用水和茂名高新区河西工业园用水,改善小东江水环境。 规划方案还充分利用堤坝现有较为宽阔的坝段作为未来观景台或亲水平台设置点,真正让引水工程建成有利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改善矿区周边百姓生产生活质量,同时还可提供市民观赏景观的场所。 种树复绿 让荒地披上新装 在解决引水的同时,通过种树恢复生态,抚平历史的“伤疤”。在建设露天矿山公园的工作思路中,其中之一就是采取种植植物等措施,对露天坑永久性坡面进行稳定化处理,一方面要保持矿坑原始的、特色的景观和风貌,另一方面要防止水土流失和滑坡。矿区的植被复绿工作要采用“见缝插针”的种植方式,选用合适树种,大面积种植的同时保证树苗的成活率,让生态得到恢复、景观得到美化。 植树复绿工作对于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提升矿区周边百姓生活质量和打造矿区生态公园意义重大。不久前,我市就已经把露天矿纳入生态治理范围,启动矿山复绿行动,推动矿区生态治理,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果。组建守矿护林巡查队伍,对南、北排土场、采矿场20多平方公里的移交区域实行24小时巡查。半年来,对进入矿区盗采、盗伐国有矿产、林木资源违法行为的加大打击力度,共查处盗采矿产资源案件3起、盗伐林木案件1起,抓获涉案人员11人,扣缴装备一大批,根本上扭转了以往矿区盗采盗伐的局面。 茂名高新区负责该项工作的杨海璇告诉记者,矿区植被复绿工作以广泛的社会责任宣传和正能量传递,激发了茂名人民积极响应新一轮绿化大行动的热情。我市分别在3月31日、5月4日组织了两次400多人规模义务植树活动,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各位领导,市林业局、市团委、市总工会、茂南区、高新区、市林科所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更振奋人心的是市总工会及获得全国、省、市“劳模”称号的劳模们,以及市团委和青企协会的企业家们捐资200多万元并亲自参与修建种植了我市第一个“劳模林”和“共青园”。 在矿区东坑,记者见到以园林标准种植的451亩示范林一片翠绿,小树苗在矿土上焕发出勃勃生机。新种植苗木品种达到50多种;以工程造林标准完成了西坑植树575.5亩,沿采矿场北向边界(Y108乡道)植树215亩。经市林业局验收核定,目前合计完成植树任务1241.5亩(超额41.5亩),种植苗木数量达12万株。 建馆独特 就地取材选址废弃厂房 矿区中央的一座山岭上,坐落着三栋大的废弃厂房,记者登上视野开阔的厂房二楼,向北远眺能分别见到谢牛岭和浮山岭,向南望去是一片蔚蓝的矿湖,向东则可俯揽整个市区,厂房边是6个并排的巨大的洗矿池,景色令人心旷神怡,这里正是未来矿区博物馆的所在地。 据了解,在矿区博物馆的馆址现场,市领导曾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在规划建设中要依托废弃厂房,就地取材、因陋就简,保持历史风貌,充分利用好每一块资源,减少资金的投入,尽快建好博物馆。要注意收集整理体现茂名石油文化历史的实物、图片和文字资料等,认真征集老同志的建议,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同时要在规划上牢牢把握历史文化展览综合体和集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关键,对博物馆规划布局和子项目分布进行调整深化,明确功能,重点突出文化展示、特色体验等互动式项目,打造国内一流的“露天矿山公园”。 能减少资金投入并独具工业特色的废弃厂房就成了选址的首选。在初步的建馆方案中,将建设展览、观光、休闲等多功能的综合体,在功能分区上,包括历史文化展览、工业文物摆设、石化产业科普和放映室等,通过工业遗迹陈列和参与体验等方式,全方位展现从1958年至今露天矿建设发展历程、历史意义和文化积淀,把博物馆办成一个综合性的大课堂,一处传承茂名矿业文化的精神家园。 修路便民 让矿区告别砂石路 过去,矿区连接外部的通道饱经沧桑,承载了重型运输车的压力,路面破坏极其严重,车辆来来往往扬起的尘土,让附近的居民怨声载道。 记者从有关部门拟定的茂名市露天矿区公路改建工程建设方案中获悉,新改造路段是高水一级公路连接北排土场、露天采矿场、南排土场、终点接省道291线的重要道路,项目起点于山阁霞池,接上高水公路,路线走向为东西走向,项目规划由一段主线和四段支线组成,实施总里程16.79公里,其中主线9.38公里,支线合计7.41公里。 主线连接北排土场、露天采矿场、南排土场的主要道路,按双向两车道三级公路建设;支线1是茂名市第二技工学校连接到采矿路的要道;支线2是未来的茂名市露天矿展馆连接到乡道108线的道路;支线3是矿区大道连接到未来的茂名市露天矿展馆的要道,是未来矿区公园内的一条重要的观光道路;支线4是茂名市第二技工学校连接到矿区大道的另外一条主要通道,也是茂石化安全防护区搬迁户安置小区内规划的一条主干道路。 当然,公园需要其他的景观配套。要成为市民休闲、运动、娱乐的好去处,绿道建设必不可少。在规划建设中,露天矿山公园计划分两期进行绿道建设。在一期示范绿道环绕东坑南、东、北三向,二期绿道环矿坑西坑绿道环绕西坑南、西、北三向修建,计划分步实施建设。(许巨滔)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