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茂南,一件件以往无法解决的事情竟迎刃而解了,如困扰茂名市区几十年的城乡综合大整治,现在每天都在依法清理中;30多年来水浸黑点一朝破解;20多年未解决的茂石化炼油厂卫生防护距离整体搬迁安置项目也即将全面完成;10多年来一直未能解决的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扩建征地问题,现已完成最后一期丈量……,这些工作能够顺利推进,是茂南近年来依法治区,通过创新法律服务方式,打造社区法治文化,夯实乡村治理根基,依法治区工作纵深发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真抓实干带来的结果。 日前又传来喜迅,茂南区和该区新坡镇车田村分别被授予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法治示范村称号。 强化“利民便民” 示范创建引领治理 走进全国法治示范村新坡镇车田村,随处可见风格新颖、通俗易懂的法治标语牌、文化墙。村里调解委员介绍说,“有了这些东西,村民学法、用法就简单了”。多年来,车田村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法律宣传做法,如,法律条文贴上墙,法治文化进长廊,宣传手册送到家,法律讲座常态化。村里,整齐规范的民主公开栏前,熙熙攘攘的村民观察、讨论。“集体的事情集体办,敏感的事情公开办,村民都是村里的当家人”,村民柯伯笑呵呵地说。多年来,车田村坚持以《村民自治法》为根本遵循,充分保障村民知情权、决策权,积极调动群众参与决策、监督的积极性,“阳光村务”已经在这块沃土上落地生根,在群众中开花结果。回顾车田村的法治宣传教育历程,用该村委会书记柯木坤的话说:“要根除落后思想,就必须把法治宣传教育当成一把犁,像翻土一样翻思想”。如今,“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在车田村已蔚然成风。这只是茂南在开展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活动中的一个缩影。 坚持“造福人民”“全民创安”形成合力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积极回应群众对平安与幸福的期待,是茂南区委区政府工作目标。在创建法治茂南工作中,区委书记丁锦文、区长李相经常强调,平安是幸福的第一要素,没有平安,幸福就失去了前提和基础。基于这种认识,该区首创了“全民创安”立体化打防管控体系的“茂南模式” ,建立了以“全城响应·快速反应”系统为支撑的警民联群联防人防网,实现500警力调动5000安保力量;把“一村居一视频监控网”建设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全力推进,建立了以“平安家居·平安茂南”智能安防系统为支撑的视频网,建成了覆盖全区城乡的视频监控点1万多个,开展了“平安家庭”、“平安社区”、“平安村居”、“平安学校”、“平安医院”、“平安商店”、“平安企业”、“平安机关”、“平安镇街”等一系列创建活动;建立了以“全民微博、微信、QQ、手机短信举报违法犯罪系统”为支撑的情资网,打破了公安信息渠道壁垒,聚民之智、借民之力,让群众称为公安机关的“千里眼”、“顺风耳”,撬起了“全民警务”,实现了“全民创安”;整合“人防网”、“视频网”、“情资网”等三网资源,建立了粤东西北地区首个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合成作战指挥平台”。 法治成共识 创新显成效 辖区刑事警情自2009年以来连续六年下降,破案率连续六年上升,有效扭转了治安形势严峻的局面,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茂南“全民创安”立体化打防管控体系建设,获得广东省社会管理创新奖,被誉为惠及全区老百姓民生福祉的“平安网”、“幸福网”。被公安部作为全国公安机关走群众路线的典型进行宣传推介,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茂南经验”,近期省也将在该区召开现场推介会。二是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全力开展打击整治“涉毒违法犯罪、涉车违法犯罪、涉枪违法犯罪、电信诈骗及银行卡违法犯罪、涉黄赌违法犯罪、食药假违法犯罪”等六大专项行动,取得了“六大专项”行动成效量化评价总分全市第一的好成绩,彰显了法治的威力。 创新方式,让法律走进群众生活 为了让“依法治区”理念更深入人心,做到学法知法守法“全民总动员”,做到家喻户晓,茂南积极搭建依法治区教育平台,创新法制宣传形式,强力推进全民普法。一是大力推进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采取党委中心组专题学法、政府常务会议学法、举办法律讲座、党校培训、普法无纸化系统学法及考试等方式,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法治观念,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能力。二是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企业、进寺庙、进社区、进学校、进工厂“七进”活动,使法制教育主体全覆盖。其次,强化法制服务,切实把法律宣传、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法律援助、律师公证等工作向村(居)延伸。制定了《茂南区“社会矛盾化解年”工作方案》、《进一步开展区领导包案化解信访问题的实施方案》等文件,逐案化解。区领导带头按照“九个一”工作思路化解信访积案,有效化解了一系列信访积案。二是在全区深入推进“一村(居)一法律工作站”建设,恢复人民调解员制度,全区215个村(居)全部建立了法律工作站,聘请了56名律师,为群众提供法律释疑服务1000多次,化解基层群众纠纷400多宗。三是在全区未设立中心法庭的镇和所有街道设立镇级便民诉讼服务中心,构建镇级便民服务中心、镇级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村级法律工作站等三方便民无缝对接机制,解决了法律调解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体现了法律调解的“社会稳压器”作用。此举属全省首创,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法制日报》、《南方日报》、广东电视台、《茂名日报》、茂名电视台等中央、省、市媒体都作了较大篇幅的报道。四是加大法律援助工作力度,确保困难群众不因贫困而打不起官司。区财政拨款20万元,成立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基金,采取“财政拨一点、上级争取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的办法,对因各种原因无法执行到位的刑事被害人进行救助,彰显了法治的温情。 结合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长廊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建立健全镇(街)村、组三级宣传网络,实现法律服务与村(社区)干部群众的“零距离”接触,引导群众合理表达利益诉求,切实解决村(居)和村(居)民的涉法问题。(黄林明 邱秋梅 周绮萍)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