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我们如何辨别其中的真伪?记者获悉,近日,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联合发文,要求市属网站、各区(县级市)宣传部门实行热点敏感信息即时报备制度,做到“先核实备案,后发布信息”,不断规范网站发布信息程序,避免热点敏感信息引起公众误会、猜疑,甚至成为网络谣言的源头。今后,网友遇到“热点敏感信息”,可以通过查看是否“已报备”获取其真实性,而不是盲目转发。 6月13日,微信朋友圈一条紧急寻人启事牵动了众多网友的心:“昨晚一名男孩骑自行车去茂名市区文化广场至今未回,名字叫魏百川,今年12岁、读五年级,请大家好心帮忙留意一下。”正当大家以为又是“狼来了”的骗人信息时,茂名传媒网在消息上注明:“已对本信息进行核实,并向网信监管部门报备。”为广大热心市民证实了这是一个真实的信息,大家纷纷接力转发。有惊无险,大家于当天下午16:06分,收到了“魏百川已经找到”的好消息。 但事实上,类似这种小朋友走失、被抱走的谣言充斥着朋友圈,经常让市民们犯了难,究竟转不转发,实在是个难题。经茂名传媒网试点,收到良好效果后,7月6日,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联合发文,要求网站在信息发布审核过程中发现“热点敏感信息”,须即时向市委网信办报告备案。这些“热点敏感信息”指的是:可能引发公众舆论广泛关注转发的信息(包括寻人、救助、捐赠、盗抢等),以及容易煽动公众情绪的信息等。 据《通知》要求,各网站运营管理者要严格落实信息发布“先审后发”制度,配备与网站建设规模相当的信息审核员,严格控制违法及不良信息的发布和传播,自觉并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处置违法及不良信息。网站应按照国家网信办、公安部等有关部门要求,在网站显著位置设置“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平台”等超链接入口。 市委网信办提醒,各网站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完善机制,全面实行信息“先审后发”制度,确保落实热点敏感信息报备制度,积极建设清朗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杨海云)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