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保洁社会化 垃圾收集机械化 垃圾处理无害化 改革街道清扫保洁作业 最早的街道清扫方式是环卫工人每天一次挑着畚箕到街上收集垃圾,实行“每天一清扫”,进而“每天清扫两次”的工作制度。改革开放以后,到了1982年,街道清扫实行每天“两扫一保洁”和“四定一包”(即定地段、人员、工具、任务,包质量)的工作制度。1994年开始,市区街道实行“每天三大扫”的劳动作业制度,1998年,将以往的“四定一包”充实为“五定二包”,即增加了“定工作量”和“包安全”的内容。2001年9月,城市街道清扫保洁作业方式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实现市区主干道16小时保洁制度,有效地提高了街道清扫保洁的质量,巩固了省卫生城市的成果。 改革生活垃圾收运方式 传统式的肩挑、铁铲、手推车、牛拉板车收集清运垃圾,到1982年发展成为利用叉车、铲车、自卸汽车半机械化收集清运垃圾。1991年,全部淘汰了方型垃圾箱及砖砌垃圾池,在市区主次干道及居民住宅区设置1800个加盖垃圾圆桶,使用密封车密闭收集清运市区生活垃圾,昔日卫生脏乱差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 1998年,市政府出台了《市区实施垃圾收运方式改革》,成立环卫服务有限公司,实行上门收集垃圾有偿服务,垃圾收集清运以中转站为依托,全面取缔街头垃圾桶2000多个,减少了垃圾源二次污染。然而,垃圾中转站敞开收集垃圾,生活垃圾长时间暴露以及过分集中,给周边居住环境带来了一定影响,引起了市民极大的关注。针对这种情况,市环卫处新一届领导班子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2003年,投资改建了市区第一座荔红垃圾压缩站,开始由非压缩式向压缩式转运,开放式向密闭式转运,分散式向集中式转运发展。到2008年止,市区已建成垃圾压缩站10座,垃圾压缩车承运能力是一般垃圾车的2—3倍,并且克服了运输途中垃圾容易散落、遗漏等问题。 升级改造星级旅游公厕 城市公厕经历了由露天到室内,旱式到水冲,由技术简单到复杂、综合的历程。六七十年代的市区公厕都是靠人工挑水冲洗,到了1980年,市区公厕改为自来水冲洗,但槽式公厕不仅防臭能力差,而且采用长流水冲洗,水资源浪费较大。1983年,滨河南路第一座脉冲式自动冲洗公厕诞生了,并将露天三级化粪池改为密封式三级化粪池,粪便经三级处理后直接排入下水道,从而开始了粪便无害化处理。 然而,我市公厕数量增加幅度较小,东西发展不平衡,河西片多,河东片少,规划布局不合理,设计模式及粪便处理工艺滞后,给城市市民及游客带来极大不便。1998年开始,我市打破公厕规划建设单一的建造模式,设计建设一楼为垃圾中转站,二楼为公厕的综合型环卫公用设施,从此公厕进入了“楼上座”。在公厕规划建设与改造中,我市综合考虑城市发展趋势,逐步规范公厕建设标准,依靠科技提高公厕建设水平,大力发展环保节水节能和生态型公厕,对市区公厕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将原来的槽式公厕改造成瓷兜水封式公厕,公厕四周注入了园林绿化的生态元素。升级改造后,市区全部公厕均为一二类公厕,消灭了三类公厕,既节约了水资源,又提高了防污防臭能力,大大改善了市民及游客如厕环境。 2003年,我市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增添无障碍残疾人蹲位的设置,优化男女厕蹲位比例,完善公厕导向系统,规范导向标志标识,升级改造了光华北路等5座三星级旅游公厕,填补了我市市区没有星级旅游公厕的历史空白,提高了城市品位。 垃圾处理产业化 1978年,我市在市郊新坡镇大园村建成一座占地10多亩的垃圾场,年处理能力为8000多吨,市区垃圾开始实行无害化处理。1979年,大园垃圾场改垃圾露天处理为密封发酵处理,建设封闭仓41个,总容量1435立方米,生产垃圾肥送给附近农村作农用肥料。1990年,建设金塘垃圾处理场,该场占地1.6公顷,建有65个密封垃圾发酵仓,总容量2827.5立方米,日处理能力约100吨,年生产垃圾肥3.65万吨,既有效地处理了垃圾,又为农、林业的发展提供了高效肥料。 随着城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人口的增多,市区生活垃圾以每年7%—10%的速度递增。目前,市区日产生活垃圾达500吨,年产生活垃圾总量近17万吨。然而,全市各大果场由于种果经济效益不理想,大大降低了对垃圾肥的需求,严重制约了垃圾肥的销路,致使金塘垃圾场内垃圾长期堆积如山。如今,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及无害化处理率偏低,已成为困扰环卫行业发展的瓶颈。 为进一步促进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市政府决定选址在锡塘岭建设垃圾处理场。该场占地约108.3公顷,库容约800万立方米,采用卫生填埋工艺技术,近期处理规模为450吨/日,中期处理规模为500吨/日,远期处理规模为700吨/日。经过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的不懈努力,目前,有关项目立项、用地预审、规划选址、环境评审、可行性研究等前期报省批复工作,以及规划设计方案已基本完成,各项建设工作正在顺利开展。锡塘生活垃圾处理场建成后,将有效缓解我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压力,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预期目标,促进环卫行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更好地构建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和谐社会。(赖学明 何国金 程朝飞)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