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茂名油页岩露天矿生态修复记 这是航拍的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8月18日摄) 在位于广东茂名市区西北角的露天矿生态公园,60多岁的退休市民陈阿姨站在一座欧式小木屋下乘凉。眼前是一片宽阔清澈的湖水,湖的两岸树木葱茏、绿草茵茵。 而在四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被废弃的油页岩大矿坑,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被当地人痛心地称为这座城市的“伤疤”。 不堪回忆:垃圾遍地、臭气刺鼻,味道重得村民不敢开窗 不少老一辈茂名人对这座占地10.07平方公里的油页岩露天矿采矿场并不陌生。 资料显示,从1962年1月正式投产开始,茂名油页岩露天矿累计开采油页岩约1.02亿吨,生产页岩原油292万吨,为新中国摘掉“贫油国”帽子做出积极贡献。 然而,由于开采成本较高、生态污染大等原因,茂名油页岩开发逐步停止,直至1993年1月停产。停采后的露天矿,在几经承包转手后,甚至沦为不法企业偷排工业废渣的垃圾场,加上此前剩下的岩渣、开采向外排弃的表土,露天矿区及其周边生态严重恶化。 家住露天矿附近的76岁牙象村村民莫德炎,一直生活在这片土地。回忆起过去这里的环境,莫德炎用“乌烟瘴气、不堪回忆”来形容。“油页岩矿没停产前,出入矿区都是一些大货车,空气中全是扬尘。”莫德炎说,矿区停产后,这里的环境更差了。不少偷排到这儿的垃圾发出刺鼻恶臭,村民都不敢开窗。 被污染的还有水体。莫德炎说,村民自家水井抽出来的水都不敢喝。“抽出来的水是黑的,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装净水机、过滤器,才敢用水。” 令当地农民苦恼的还有农田灌溉用水,不少灌溉水源被废渣污染,农田用水问题突出。 艰难修复:引水变“坑”为“湖” 为复绿试种几十种树苗 2013年5月7日,茂名市政府召开专项会议,规定在露天矿矿区范围内,一律不得进行挖掘、采矿、建设等活动,油页岩矿坑及其他附近区域统筹打造成矿山公园。2013年12月31日,茂名露天矿被正式移交茂名市政府,随后茂名市政府开启了“引水、种树、建馆、修路”系统性生态修复工程。 “尽管油页岩矿停止开采了,但表土下的高岭土、再下面的油页岩、煤、铁矿石也很值钱。放弃高岭土、煤炭等的开发收益,转而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生态公园,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生态环境、绿色发展的高度重视。”茂名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李华林介绍说。 然而,在生态遭破坏的露天矿区建生态公园,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油页岩矿停采后,形成一个长约5.2公里、宽1公里的矿坑湖。“由于没有进水和泄水设施,再加上后期高岭土采选之后洗矿的酸水排放到湖中,导致湖水酸化,矿坑湖成为‘死水湖’。”茂名高新区河西工业区管理办公室主任林诚介绍说。 为改善水质,茂名市将高州水库、鉴江水源注入矿坑湖,改善矿坑湖水质。如今,露天矿区少了一个破破烂烂的废弃矿坑,多了一个面积约6.8平方公里、库容为1.6亿立方米的干净湖泊。 更难的是对矿区进行复绿。茂名市林业局园林工程师陈博仁说,面对如此薄弱的生态基础,林业部门专门成立一个专家组,对露天矿区复绿工程作专项处理。在试种30多个树种后,最终选择了马占相思、小叶榕等容易存活的树种。 如今,露天矿区完成了7642亩,约40万株的复绿工程,树种成活率在85%以上。 上图:废弃后的茂名油页岩露天矿过去垃圾遍地(2014年摄)。 下图:改造后的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水清,地绿,区域内干净整洁,还修建了环湖公路(2017年8月17日摄)。 华丽蜕变:“城市伤疤”化身新的生态地标 在对露天矿进行生态修复的同时,茂名市政府又关停了矿区附近环保不达标的十几家洗矿厂、皮革厂、小炼油厂,露天矿及其周边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如今,水变清了、山头变绿了,在这儿栖息的水鸟变多了。此外,随着环湖道路全线贯通,市民来这儿休闲的也越来越多了。 今年3月,由茂名市旅游协会主办的“两广千人环湖徒步大赛”在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举行,吸引了来自中山、珠海、贵港等两广地区一千余名游客参加。露天矿生态效益、旅游经济效益进一步凸显。 露天矿区附近的牙象村村委会主任陈学明说,矿区、村里环境变好了,来这儿休闲、旅游的人流越来越多,下一步,村里计划发展旅游服务业,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此外,据林诚介绍,依托当年矿区废弃厂房改建的露天矿博物馆也将于今年年底前完工,落成后的博物馆将成为一个传承茂名矿业文化和油城精神的平台。 “‘城市伤疤’已成历史,露天矿生态公园成为茂名一张绿色生态新名片,这也是茂名留给子孙后代的生态财富。”林诚说。 新华社广州9月7日电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