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2日被定为我国第一个“防灾减灾日”,目的是提高社会各界对水旱风灾害和防灾减灾重要意义的认识。我市是多灾易灾地区,特别是水灾风灾交替出现,每年都给全市老百姓带来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灾难。近年来,我市的灾害概况如何?政府在防灾减灾方面有什么措施?面对风灾水灾市民又该如何应对呢? 60年间12级以上台风46次 记者从市三防指挥部了解到,1984年到2008年年间,全市大洪灾共94次,其中损失最严重的是1976年9月23日洪水,小东江及化州鉴江下游均出现了60年一遇的洪水,受浸村庄2051条,35万人被洪水围困,伤535人,死亡35人;1987年6月5日洪水,全市受灾66个镇,受灾人口达1137000多人,直接经济损失2.52亿元。 1949—2008年,西太平洋和南中国海生成台风(12级以上)共46次,其中正面袭击我市的1996年第15号台风,农作物受灾面积256.5万亩,倒塌房屋11.29万间,损坏房屋47.76万间,房屋全部倒塌无家可归的6337户,共27954人,受灾人口316万人,紧急转移5.28万人,有1707人受伤,死亡64人,被毁坏、沉没、搁浅的渔船2306艘,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2亿多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8220万元;2008年9月24日第14号台风“黑格比”强台风在我市沿海电白县陈村镇登陆,正面袭击,让全市6个县(市、区)109个镇(街道)337.75万人受灾,倒塌房屋7412间,直接经济总损失22.186亿元。 1972年11月8日至9日,高州马贵厚元降雨400多毫米,厚元小学被山洪冲垮当场冲走师生64人。这是山洪对我市造成的最大一次死亡事故。 我市防灾减灾事业不断发展 随着我市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物质不断丰富,人民对水旱风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了三防责任体系、三防应急预案体系、三防指挥体系及防汛抢险救灾体系等水旱风防灾减灾四大体系建设,特别是争取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和省防总的支持,把广东省防汛抢险民兵轻舟机动四大队和省三防物资中心仓库的建设任务交给茂名,使我市成为在应急情况下能够担负起云浮、阳江、湛江、茂名四市防汛抢险救灾任务的中心市,初步把我市建设成为粤西水旱风防灾减灾强市。 2007年8月11日,湛江雷州市发生200年一遇特大暴雨洪涝灾害;2008年5至8月,我市发生了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强降雨,其中8月23日“鹦鹉”台风带来了超强降雨。轻舟四大队迅速集结,解救、转移被洪水围困群众近6000人。 通过多年实践总结,我市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水旱风防灾减灾工作经验,并多次取得了阶段性重大防汛防风减灾工作的全面胜利。特别是去年抗击14号强台风“黑格比”,没有人直接因台风袭击死亡,并有效地实现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 市民要增强自身防灾减灾意识 市三防指挥部有关人员表示,树立正确的防灾减灾意识是每个公民必具的基本素质。广大社会公众应增强防灾意识、了解掌握避灾知识。自然灾害发生时,普通群众能够知道如何处置灾害情况,保护自己,帮助他人。 台风来临时,市民应关注天气变化,了解台风的强度,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各种台风预警信号,提前做好准备,最基本的应做到停止露天集体活动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如回港避风或者绕道航行等,或按政府指引立即离开船只及海上作业区迅速上岸避风;加固门窗、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切断危险的室外电源。遇到暴雨时,市民也应根据暴雨预警信号做好预防准备。 我市地处华南,每年将出现雨季,若出现洪涝成灾时,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住户,在持续降雨期最好转移安置到安全地带,防御局部强降水引发的山体滑坡、危房倒塌等次生地质灾害。当遇到滑坡正在发生时,首先应镇静,并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逃离时,应向滑坡山体两侧跑,跑得越快越好,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都是很危险的。(冯小飞 黄晓东)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