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庆自己制作的训练器材 今年4月,广东省妇联以“亲恩永在·感恩永远”为主题,开展“十大杰出父亲、母亲”和广东“百名好父亲、百名好母亲”评选系列活动。我市有一位父亲,舍弃自己的一切,一心帮助两个患有孤独症的儿子,走出孤独世界。他就是李伟庆,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网友,在目前正进行的省“十大杰出父亲”和“百名好父亲”评选活动中,网上投票名列前茅。 近日,记者见到了李伟庆。他是一个黑黑瘦瘦的中年男子,岁月在其脸上留下了清晰的痕迹。与同龄人相比,他显得更为沧桑,仿佛可以在他身上读出曾经痛苦的痕迹。他说:“过去的事,其实没什么好说,每个父亲都会这样做的。”随着慢慢的接触交谈,李伟庆逐渐向记者讲述了这些年来的一些经历。 他是两个孤独症孩子的父亲 1991年秋,大学毕业的李伟庆被分配到茂南区商业部门工作。像许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一样,他对人生充满着憧憬。1995年春天,李伟庆和妻子结婚,并于1996年和2000年生下两个儿子(因大儿子残疾,申请了第二胎生育指标)。这个看起来应该很幸福的家庭,其实暗藏了许多伤悲。李伟庆告诉记者:“当其他孩子快乐地上幼儿园时,我两个儿子却沉迷于他们的世界中。他们不会说话,连基本的生活也不能自理。他们似乎对外界的事物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还不时莫名其妙地哭或笑。最令人感到可怕的是他们的破坏行为,家中能搬得动的东西都扔了,能拆的东西也拆了,摔得破的东西也摔破了。他们还试过几次离家出走,令我和妻子十分担忧。” 意识到两个儿子似乎不太正常后,李伟庆走遍了市内大大小小的医院求医,但始终无法得到令人信服的诊断。2003年3月,李伟庆的两个儿子终于被确诊,患上一种严重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孤独症。 毅然辞职回家做“训练员” “自两个孩子被确诊为孤独症后,我的世界就只剩下黑色和白色,彷徨、无助时刻充盈着我的头脑。”李伟庆回忆着昔日的伤痛,说:“我深深地沉湎于不幸的事实,然而我知道,这样是救不了我的孩子,而孩子也不会因我的悲伤而自动康复。于是,我决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寻找帮助孩子康复的方法。”据悉,世界上还没有治疗孤独症的特效药,唯一的方法就是通过采用一些特殊的教育和训练方法,使孤独症患者得到改善甚至康复。 当时,只有广州等大城市才有这类机构,然而康复费用是他们承受不起的,那怎么办呢?李伟庆说:“我们只有依靠自己,帮助孩子进行一些家庭训练。然而,选择进行家庭训练就意味着,父母可能会因此而放弃个人事业。孤独症的康复训练工作是高强度的训练,需要专门的人手。妻子身体较为虚弱,不适合乘坐汽车等交通工具四处学习相关知识,加上性格较为情绪化,不是理想的人选。但我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妻子没有工作),一家人的经济开支全靠我的工资,如果我放弃工作,回到家教育、训练孩子,那一家人的生活该怎么办呢?”这无疑又是一大难题摆在了李伟庆面前,为此,他苦思了数天后,终决定辞职回家做全职训练员,挽救两个儿子。 四处奔波学习孤独症康复知识 此后,帮助两个儿子走出孤独,成为了李伟庆的新“事业”。 “当时,我所想、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帮助儿子康复。在这条道路上,遇到过很大的困难,也经受了不少的挫折。首先,我对孤独症一无所知,也不懂用什么方式进行康复训练。为此,我多次奔赴全国各个知名机构、儿科医院参加相关的研讨班、培训班及交流会,以便尽可能地丰富自身的孤独症康复知识。‘课余’时间,我没空闲下来,购买了大量有关书籍、音像教材、感统训练器材,甚至动手做了许多器材。其次,场地问题也困扰着我。因为我们家小得连一点多余的空间也没有,我只好在孩子外婆家借用一间房间作为训练场所,但效果不理想,最后只能去租用了一间面积近三百平方的办公室做训练场所。这些,无疑使我们一家的经济压力更加沉重,入不敷出,负债累累,一日三餐我们夫妻俩是白饭青菜或者是萝卜干白粥,五年没有买过新衣服,每一分钱都用来医治儿子。”李伟庆说道。 除了要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在这期间,李伟庆还承受着令其不堪负重的精神压力。各种负面情绪经常困绕着他,甚至许多亲友劝他放弃儿子。而当李伟庆看到其他同学、朋友事业有成、风光八面,而他却只能围在儿子身边时,他有点失落;当看到其他正常小朋友天真快乐的样子,儿子的状况又让他倍感伤神。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倒下,而是笑对人生。 不懈努力换来儿子欢乐进校读书 不懈努力,逐渐得到回报。2005年9月,李伟庆的大儿子终于可以像普通孩子一样走进了小学校门。然而他并未感到轻松,因为大儿子一时间未能适应校园生活,出现抵触情绪。在各方的支持和帮助下,李伟庆顶着压力,白天在校园做特殊家长,陪着大儿子,帮助他逐步适应校园生活,晚上回家还要训练小儿子。幸好,2个月后,大儿子终于可以自主地适应校园生活了。此后,李伟庆又将主要精神转移到小儿子身上,呕心沥血的日子依然在继续。2009年9月,小儿子终于也像哥哥一样,回到普通学校读书了。这时,李伟庆才稍感到有些欣慰。他说:“‘战争’是持久的,时至今日,我依然在为战胜孤独症而努力着,因为儿子距离正常人还有一定差距,虽然都已踏进校门,但仍会有新的问题出现,大儿子青春期很快会到来,届时会出现很多难题,对我来说挑战还在,漫长艰辛的道路还要走下去。” 在这7年里,李伟庆掌握了不少相关知识,他还办了一间特殊儿童教育中心。记者看到,虽然李伟庆所办的教育中心,比不上其他的儿童教育中心。甚至,这间教育中心并没有太多先进的器材,其中一些器材都是他自己动手做的,如一些用以调整特殊儿童平衡的独脚凳等。然而这一切都是李伟庆的心血,他说:“我只希望,能帮助其他一些像我这样的父亲。” 文/记者 梁奈 郭瑞翔 图/记者 余力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