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信宜市有一部分乡村侨眷妇女农民操起了过去被视为“下九流”的行当,依靠劳动致富奔向幸福生活。或许,她们的身影与商朝中的“大老板”并不协调,但从她们的身影中,让人们看到今日涉侨子女一个个家庭自强不息的生活缩影。 一台鞋机走四方 温琼凤是信宜金垌乡村一侨眷女,在村中有“女小能人”之称,由于缺乏资金,她曾在致富之门前徘徊过。在一次与镇村扶贫干部的交谈中,有个干部感叹地说:“现在的人做生意,尽往城里挤,补双烂鞋也得上街”。极平常的一句话,却点醒了温琼凤。她想:若买台补鞋机,干起补鞋这一行,既方便群众,又能挣到钱,岂不是两全齐美?于是,她就到信用社贷款500元买了一台补鞋机。接着,先用自家的破鞋练习补鞋技术,半月后当她熟练掌握了补鞋技术后,她便带上补鞋机干起她的“事业”。农闲时,她就走东村,串西村,上门为相邻补鞋。由于她的补鞋技术不错,许多人都喜欢拿鞋给她补。有些年轻人还抱出一大堆穿之不能,弃之可惜,上街补又嫌丢人现眼的烂鞋给她补。温琼凤补鞋从来不讲价钱,对村中的“五保老人”、“低保”困难户还免费服务。温琼凤凭着这门被人遗忘的手艺,每年都能挣上万元以上,既不耽误农活,又为群众提供了方便。她被当地群众誉为“补鞋大王”。 豆腐担子吃四方 侨眷女徐永莲,是信宜金垌镇胜积村的青年女民兵,有祖传磨豆腐的绝技。近几年,她利用家传手艺在家中做豆腐,每天担上街卖,生意红红火火。每年净收入都达3万元以上。另外,她利用豆腐渣养猪30多头,用猪粪养鱼良性环保循环。目前,她的存款已超过20万元。她还在城里购置地皮建起了一幢新楼房。 像温琼凤、徐永萍这样的乡村年轻侨眷女凭着手艺活勤劳致富的“能人”,在信宜的乡镇不少,她们不赶时髦,不逐大潮,而是结合农村的实情,脚踏实地,找到属于自己的致富的位置,迈上幸福生活路。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