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汉 高干 摄 收藏的剪报分门别类 成炯锋正在整理剪报 在信宜市北部山区茶山镇,有一位“老”剪报爱好者,他从十几岁时的小伙子开始,几乎天天剪贴报纸,坚持不懈,点点滴滴积累了36年。他的剪报册里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农村政策、农业种养实用技术、敬老爱老孝道典范、励志故事和生活中的小窍门小知识等,积累好资料,传递正能量。他带动身边的人广泛传阅剪报并传递正能量,这个人就是茶山镇政府干部成炯锋。昨日,记者慕名采访了这位山区乡镇的“剪报大叔”。 初剪报为积累教学素材 在茶山镇政府简易的宿舍里,记者看到成炯锋戴着眼镜,拿着戒尺和小刀正在剪报,台上有一叠从报上剪下来还未粘贴的报纸文章。谈笑间,成炯锋从里间捧出10多本大小不一的剪报册给记者看,他说:“这些剪报册,是近3年来剪辑出来、粘贴成册的。我在信宜市区的住所及白石镇的老家中,也都存放有剪报册,比这里的还要多很多。而老家专门设有一间阅览室存放剪报册,所存放的剪报册也最多。” 今年53岁的成炯锋,早在1981年当老师的时候就开始剪报了。当时,国内物质匮乏,各地报纸的种类不多。他教书所在的学校办公经费不足,订阅的报纸也较少,只订阅有《广东农民日报》(《南方农村报》的前身)、《湛江日报》等几种报纸。每天的课余时间,他便挨着翻看这些报纸一遍;有时候还跑到管理区(现在的村委会)和别的单位看报纸。他看报纸可不是粗略地看,而是边看边把有趣的、实用的和有重要内容的文章标题和报纸名称、日期、版次记录在笔记本上。为了积累阅读素材以方便教学,等到同事们都看完一段时间的报纸后,他便把报纸拣出来,把早就“心仪”的文章剪下夹在书本里,再利用课余或周末的时间,将剪报内容分门别类粘贴在专门的笔记本上。 “剪”以致用乐为乡镇服务 成炯锋曾在家乡白石镇担任中、小学教师13年,于1992年调入茶山镇政府,先后在司法办、企业办、农金会、清偿中心、综治办工作,曾担任综治办主任,现为农业办副科级干部。他剪报“剪”以致用,通过剪报及时了解到有关农村方面的政策和发展动向,为做好乡镇企业、综治、调解等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他通过剪报还学习到不少种、养技术知识,并用于指导实践,成为名副其实的农办干部;早几年,他通过分析生猪的市场走向,利用业余时间和家人把握好养殖生猪的最佳时机,利用剪报内容学到的养殖技术进行科学养猪,所养的生猪比别人养的生猪长得快又好,而且是在生猪收购价格飙升至历史最高点时出栏,收益明显;现在,他利用周末的时间在老家科学种植铁皮石斛,也长势良好,品质比别人种植的铁皮石斛要好很多,前景很不错;平时,他则经常到驻点村里去,指导村民发展种、养业,利用从剪报中学到并积累起来的农技知识,为群众排忧解难,为农民兄弟服务,为农业经济服务,为乡镇建设服务。群众都说他“传授的种、养技术知识很全面、实用” 。 乐此不疲继续剪报不辍 成炯锋业余剪报已有36年,一个爱好决定了他对文章资料来源的广泛涉猎和不懈追求。现在,他每周不定期到镇政府党政办等办公室,搜集《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南方日报》、《南方农村报》、《茂名日报》、《茂名晚报》等报刊、杂志,把认为有价值文章的报刊带回宿舍或家里再阅读、剪辑,积累一个星期或10来天再进行整理、粘贴。最初是剪贴在笔记本,由于剪切的文章面积有大有小,笔记本不好粘贴,也不方便翻阅;后来,他改为成块剪,粘贴在统一大小的纸张上,或直接将面积大小相接近的剪报内容进行分册粘贴,以便于收藏和翻阅。而他在白石镇老家中,还专门开设有一个阅览室,里面摆放着的基本上是清一色的剪报,其内容十分适合普通百姓尤其是农村群众的口味,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 “我不抽烟、不喝酒,不会打扑克、也不会打麻将,下班以后只喜欢看报、剪报,每次翻看剪报册都能回忆起以前的人和事,并且对做好农村工作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想想也很有意义。我将继续把剪报进行下去。”成炯锋向记者表露了继续剪报的决心。(吴祖光 陈国汉 高干)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