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白云江高(电白)产业转移工业区于2006年获得省政府认定授牌。近年来,电白县及江高镇两地政府积极打造一流产业转移工业园,切实做到以区位和主导产业为优势,以丰富的资源和较低的综合成本为动力,突出产业特色,科学合理规划,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创新管理体制和开发机制,提高项目承接能力和投资强度,推进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资源和要素保障向园区集聚,拉动了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目前,已投入建设资金1亿元,入园企业58家,建成投产企业22家,在建企业20家,筹建企业16家,项目总投资6亿元,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5家。产业转移工业园总体规划6000亩,园区全部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200亿元,年税收10亿元,解决10万个就业岗位。 “三个抓好”做大做强产业转移园区 一抓责任招商。在采取招商会议招商、媒体网络招商、外出招商、亲情招商和以商引商等有效方法的同时,该县落实招商工作责任制,出台了招商引资工作奖励政策,级级层层调动招商引资积极性,在全县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招商引资氛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走在招商引资工作第一线。几年来,该县引进的放鸡岛开发项目、热水温泉项目、佳辉食品有限公司、长兴食品有限公司等项目,全部都是县主要领导亲自招入落户。二抓项目落实。抓好投产项目排忧解难问题。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深入企业,了解和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企业正常生产,促使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产生更大的效益。跟踪服务在建项目。对在建项目进行跟踪服务,掌握建设进度,发现问题及早研究解决,保证在建项目顺利进行,早日建成投产。三抓企业用工。为解决企业用工问题,该县把招工任务分解到各镇、村,县劳动保障局又与镇劳动服务所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技术培训班,发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参与培训,保证企业什么时候要用工,什么时候就有人送到。 完善园区软硬环境,构筑一流产业转移平台 产业转移园区在不断扩大规模和完善硬环境的同时,十分注重软环境的改善。2007年,该县出台了《广州白云江高(电白)产业转移工业园招商引资若干规定》,对进入园区企业实行“五优惠”、“四不准”、“三有作为”、“二减免”、“一兑现”的全程优质服务,在用电、用水、用地、规费等方面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营造了“亲商、稳商、扶商、富商”的良好氛围。一是解决了企业用地问题。该县克服土地“瓶颈”,通过整合、盘活和征地等多管齐下的方式,解决了企业用地。产业转移园建成区的1000多亩土地,全部依照国家政策限价出让给企业,使企业吃上“定心丸”,有了归属感,坚定了落地生根,长远发展的决心。二是减少了生产成本。转移过来的企业,有了自己的物业,节省了厂房租金;招聘来的工人,相当一部分是本地人,减少工人宿舍建设的投入;另外,工人工资费用相比珠三角地区也较低,相应减少了生产成本。三是降低了社会成本。该县投资服务中心为落户企业实行“一站式”服务,企业只须面对“中心”,再由“中心”面对各相关部门,各种“索、拿、卡、要”现象彻底杜绝,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没有不合理的非生产性费用支出,降低了社会成本。 “六拉动”推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园区强势发展,产业快速聚集,拉动了经济发展的“轮子”,推动社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拉动劳动力就业。产业转移园区现在可容纳工人1.2万人,主要吸纳了回乡结婚的熟练工人和部分兼顾家庭或兼务农耕的青壮劳力,相应减轻了当地的就业压力,缓解了就业压力引发的社会问题。园区全部建成后,将提供就业岗位10万个,可基本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有效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拉动商业消费。一是壮大消费群体。园区就业工人达1.2万人,占县城常住人口的1/6,消费群体逐步壮大,使县城消费市场坚挺。今年一至二季度,县城人均消费支出约3000元,总体消费支出约2.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二是园区就业工人收入稳定,成了消费市场的主力军。 拉动旅游业。随着人们旅游业需求的不断扩大,外来务工人员成了带旺当地旅游业的新生力量。如放鸡岛旅游区,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比往年增长了40%。目前,该县旅游业走出了低谷,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推进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拉动建筑行业。到目前止,园区征地投入及建设“八通一平”投入的资金1亿多元;落户项目建设,投入资金已达4亿多元。园区建筑工程占全县建筑业产值4成多。三年来,引进的巨额资金注入建筑行业,激活了建材市场,解决农村富余建筑工人的就业,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为该县GDP的稳步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拉动养殖业。随着佳辉公司、长兴公司、海宝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园区形成了粤西较大的水产品加工基地。目前,上述三家公司的水产品日加工能力为500吨,年加工能力达18万吨,长兴二期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加工能力将增加7万吨。巨大的市场需求,带动了水产品养殖业快速增长,到今年二季度止,该县海产品养殖已发展到10万亩,淡水养殖发展到11万亩,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5%和18%。 拉动县域工业经济。园区优惠政策及园区的发展效应推动了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全县兴起了新一轮的工业发展潮。一是新办企业多。今年到第二季度止,全县新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家,比去年同期增长22%,新增投资额2.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新增产值6亿多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二是产业链不断拉长,工业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解决了“工业短腿”的经济发展“瓶颈”,加快了工业发展步伐。(李华斌)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