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年前,有李姓人家从福建迁至广东粤西晏镜岭下,立村而居,取名“福建村”,艰难谋生。 如今,这个座落在南海之滨的小村子,已是名闻遐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美甲一方。 日前,茂名晚报记者特意走进了这个小村子,亲身感受到了她的美丽、富饶、文明与和谐。 村中观光塘 美丽整洁的乡村环境 从一座上书“福建村庄”的古典式门楼走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阔平坦的水泥通道,两旁各生长着一排高大挺拔的大王椰树,再往外就是平展展绿茵茵的人工草坪。继续前行,路旁生长着各种花草树木,其中不乏名贵品种,小叶紫薇、三角梅花开正艳;绿树红花掩映之中,可见一幢幢精巧的农家小楼房,错落有致地分布着;路旁及屋边的空地上,依次铺上了灰色的水泥、红色及黄色的广场砖、白色的草坪砖,地面见不到什么垃圾杂物;村口附近有一片休闲小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亭台掩映,湖塘清澈,仿若城市中的小公园。该村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 :美丽整洁。 茂名晚报记者行走在村中的通道上,迎面遇到了一位正在清扫路面的老伯,交谈中得知,老伯叫陈庆起,是村中清洁队的队长,负责清洁环境卫生。他说,村中对环境卫生抓得好,除了有专人打扫卫生外,还购置安放了一批环保垃圾桶,并修建有一个垃圾收集池,每天的垃圾都能得到及时打扫、收集和清运。此外,村中的生活污水也都通过统一的下水道收集、处理及排放,保证无污染;家禽家畜各家圈养,门前卫生三包。讲究卫生已成了村民们的共识。2011年,福建村因此成为茂名市的城乡清洁工程示范点。 村中健身广场 富裕安康的乡村人家 记者在福建村中转了一圈,所见村民的居所几乎都是两层以上的别致楼房。一位姓欧的村民告诉记者,福建村是一条自然村,目前共有90多户500多人口,“单单小汽车就有百辆之多,几乎每家每户都建了新楼房,生活可称得上是富裕了。” 记者了解得知,400多年前,有姓李的人家从福建漳州迁来这里,立村而居。为了纪念迁出之地,因此将村子命名为“福建村”,现归属电白区高地街道中海社区。这儿地处海边,初时村民大多以出海捕鱼为生,但因生产工具落后,生产环境恶劣,村民们生活过得非常艰难。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福建村的部分村民看准时机,依靠地域优势及资源优势,从事起海产品收购、加工、销售的行业,在创业的大潮中收获了第一桶金。在这部分人的带领下,其他村民也纷纷加入到相应行业中去,业务不断发展壮大。到了近年,村民专门从事海产品干货贸易,业务拓展到世界各地,生活越来越富裕了。 文明守法的乡村居民 记者留意到,福建村中的通道旁、墙壁上,不时可见竖立有金属牌或张贴有宣传纸,上面都写着有关文明、道德、遵纪、守法方面的标语。村中文化广场上的宣传长廊处,也都可见不少关于文明礼仪、敬老孝亲、遵守法纪、互助友爱的内容;行走村中,时时处处都可以感受到一种安定、祥和的气氛。 在福建村文化楼前,记者见到了刚从外地赶回来的村负责人李绍。李绍告诉记者,说到文明守法,福建村的村民是出了名的,近一二十年来都没有人因涉黄、涉赌、涉毒而犯案,村中也没有发生过治安案件及刑事案件,治安环境良好,人人安居乐业。 记者了解到,福建村成立有巡逻队、护村队及调解队,巡逻队多由妇女和部分老人组成,白天在村中开展巡逻查察事宜;护村队由青壮年组成,主要负责夜间村中的治安防护工作;调解队则由老党员、老村干及德高望重的村民组成,对村中的矛盾纠纷进行调处、化解,使矛盾纠纷不出村。村民也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积极维护村中的治安。福建村因此先后被评为区级安全文明村、市级十佳文明村及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文化村。 和谐包容的乡村民风 “福建村历来民风淳朴,突出表现就在于和谐与包容这两方面。”李绍这样对记者说。 据介绍,当年李姓人家首先迁居于此,其后邀请了吴川的欧姓人家迁来村中共同谋生,接着陆续有外村的孙姓人家及邻村的陈姓人家加入,4种姓氏数百人和谐共处,互相包容,共谋发展。到了近年,村中乡贤致富不忘家乡,在孙观、欧观朝等热心者的带动下,积极捐资筹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后投资500多万元打造环村大道、自来水、下水道、路灯、绿化及清洁工程等;村中设有小公园、景观湖、灯光球场、健身场、舞池、文化室、宣传长廊;还装上21米高的广场大灯,灯光辐射村内村外;配设了4个高音喇叭,环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及国家法律法规等,并定期播放乐曲,营造和谐轻松氛围。 李绍说,为了全体村民的共同利益,也为了更好地打造美丽乡村,村中对村集体土地及村民自用地统一集中规划管理,根据实际建设需要科学调控使用;实行帮扶制度,对一时没有能力建新居的人家,村民们会共同捐资帮助其建起至少两层楼房;每到傍晚,村中文化广场上汇聚了前来跳舞、健身、休闲、娱乐的村民,连邻村的群众也慕名而至,一起参与活动,和谐与包容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其乐融融。 文/茂名晚报记者 吴祖光 图/茂名晚报记者 黎雄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