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今年内竣工使用的十三层电白县人民医院内科住院大楼建设工程进展缓慢—— 原计划预期在今年底完工的电白县人民医院内科住院大楼建设项目目前工程建设进展缓慢。开工7个月,基础工程尚未完成。从目前的施工进度来看,相信无法在今年底前完工。该院领导希望在春节来临之前启用的愿望,相信也难以实现。 现状 病房不够就医不便 该院有编制病床位412张,可开放床位495张,而住院病人多时达600多人,住院一“床”难求现象日益加重,因而,建设内科住院大楼刻不容缓。 电白县人民医院前身是电白县人民政府卫生院, 始建于1956年1月。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医疗、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于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全县唯一的“120”急救中心,肩负着全县及周边地区约150多万人口的医疗重任。多年来,该院不断采用新技术,成功诊断、治疗和抢救了许多危重、疑难和罕见病例。自1990年以来,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率达97.1%,被卫生部评定为“爱婴医院”,并成为广东省“百家文明医院”、 广东省“文明窗口”单位,是广东医学院和多间卫生院校及乡镇医院的教学、进修、培训、实习医院。 目前,医院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业务用房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有医技人员505人,其中高级83人,中级180多人;医院有编制病床位412张,可开放床位495张,设有35个临床及医技科室,每年门诊量达23万人次,住院人数达2万多人次。 电白人民医院住院病人多时达600多人,目前,现有的住院病房已远远不能满足病人的就医需要。住院一“床”难求的现象日益加重。记者在该院住院大楼看到,走廊上摆满了加床,病床设在病房的走道上,不仅给患者带来不便,还存在着医疗安全隐患。 住院病房紧缺,“没床位”已成了电白人民医院所面临的困境,也是制约着该医院发展的瓶颈。人满为患,导致很多患者不得不舍近求远到外就医,增加了病人和患者家庭的压力。也造成了县内部份患者资源流失,且医院多项特色专科不能开展,部分医生的专长无法施展。去年出台的《医改方案》提出,要加快建立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让群众“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为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三年内中央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使每个县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 问题 工程建设进展缓慢 由于“走”的程序太多,拖延了工程的开工时间。另外,基础工程建设进展太慢,开工7个月基础工程尚未完成,如此速度,不知道要拖到何时? 电白县人民医院内科住院大楼占地2500多平方米,设计为13层,总建筑面积19700平方米,总投资3840万元,项目建成投用后,将增设435张病床位(除拆去危房病床147张,实增加病床位288张)。医院编制床位可达到700张,基本可以满足电白县5年里医疗服务发展需求。 说到建设资金来源,电白县人民医院院长冯愉态说:“经过努力,我院内科住院大楼项目争取到国家卫生项目中央投资资金1100万元,并得到银行支持贷款2600万元,目前银行2000万元贷款已到位运作,还有本院自筹一部分,可以说,工程建设资金基本没问题。” 该院领导表示,目前最担心的是工程建设进度问题。据说,工程建设进度比较缓慢,不能按期投入使用。 究其原因,工程前期工作慢,要“走”的程序太多。该院内科住院大楼项目自2009年5月奠基后,项目进入了工程招标、消防招标、图纸设计招标、水电招标、监理招标等。要“走”齐这些程序、“办”齐这些手续就拖了半年多,拖延了工程的开工时间,开工7个月基础工程未完成。记者在该项目建设现场看到,该楼基础工程都未完成,还没有达到“正负零”。 据介绍,该工程自去年11月7日正式动工建设,如今7个月时间过去了,还仅仅停留在基础工程建设中,按“这样”的工程进度,估计都要等到明年4、5月份才能完工。该院领导热切希望,施工单位能够加快施工进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快完成建设任务,尽快使项目投入使用,缓解本地区医疗设施紧张状况。 忧思 医疗设施仍“叫紧” 按照现状况,该院还急需建设“感染内科”住院病房;旧门诊部楼房也有待“扩充”,但目前的经济状况,却只能“想想”而已。 记者在电白县人民医院采访中看到,该院紧挨着住院大楼侧面的一小块空地上,搭起一排共15间的简易板房。据说,这是“感染内科”的医护办公室和临时病房。由于已属于危房的原传染科旧楼房拆除,用作为内科住院大楼建设用地。因为该院没有多余的房屋使用,“感染内科”只能“屈就”在医院的角落里。 该院表示,医院传染科如长期在简易板房里也不是办法,但要建设新的传染科病房,至少需投入300多万元,而这笔资金对于电白县人民医院来说,也不算是一笔少数目。 在该医院,记者还看到始建于80年代、四层高的门诊部,又旧又窄,不管是收费处、取药处或是候诊区,还是医生诊疗室都排着长长的队,患者、病人家属人山人海,其“空间”也有待“扩展”。(梁雪玲 梁小麟)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