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化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和化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分别于11月15日和11月21日隆重召开,为今后五年化州发展定调。大会提出化州市将实施“东承转移、南靠核心、西借政策、北拓腹地”四大发展战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园区引资引贤、城乡宜居宜商、民营经济培育、党建网络建设”五大提速工程,努力实现“经济宽裕、环境友好、文化先进、社会和谐、党建坚实”五个目标,推动经济发展提速进位,致力改善民生,努力建设新型工业城市、特色农业城市、宜居宜商旅游城市,全面建设幸福化州! 过去五年:经济发展民生改善 过去五年,化州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工作举措,全力克难攻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党的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取得新成绩,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经济发展成绩显著 2010年,化州全市社会生产总值实现227.87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4.4%。2010年,化州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90亿元,五年年均增长24.2%。化州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36.9亿元,年均增长16.8%。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五年间三次产业比例由31.8累25.0累43.2调整到25.1累27.7累47.2。工业园区化、特色化扎实推进,外贸出口连续五年完成任务。农业产业化稳步发展,培育了一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和名牌农产品及著名商标。林木、蚕桑、甘蔗、水果等种植业及生猪、淡水鱼等养殖业蓬勃发展。成功申报10个省级著名商标。成功申报了中国化橘红之乡。第三产业迅猛发展,物流、餐饮、房地产等产业蓬勃发展。交通、水利、通讯、能源和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有效改善了城乡发展的基础条件。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化州五年投入民生资金55.35亿元,年均增长26.2%。民生条件不断改善。该市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路、村村供电、广播电视及通讯信号行政村全覆盖的目标;人畜饮水工程和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按计划推进。社会保障不断加强。五年新增就业岗位3.84万个,新增转移就业9.93万人。社保扩面征缴工作积极推进,全市参保人数达24.8万人,年均增长12.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连续四年100%。文化事业繁荣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保护工作取得突破,“跳花棚”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工作卓有成效。成功举办了化橘红文化节等大型文体活动。革命老区建设投入不断加大,革命遗址保护得到加强。认真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和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活动,“平安化州”创建活动取得较好成效。化州全市呈现出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未来五年:凝心聚力建设幸福化州 化州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提高附加价值为重点推进三大产业同步升级,以打造特色经济为重点推进“四大组团”协调崛起,以提高服务效能为重点推进民生共享全面覆盖,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推进城乡党建统筹发展,振奋精神,内外发力,为推动经济发展提速进位,为全面建设幸福化州而奋斗! 明确发展思路瞄准着力点 今后五年化州市工作的着力点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书记邓海光最近到化州调研时的讲话精神,确立发展目标,明确工作方向,实施“四大发展战略”,推进“五大提速工程”。 全面提升工业化水平 按照“构建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壮大核心企业、建设重大项目”的思路,发挥传统加工制造业和丰富矿产品、农副产品优势,新上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壮大一批优势企业,发展一批产业集群。加快矿产资源加工业转型升级。重点支持大型深加工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条,改变目前零星开采、粗放加工的局面,增加产品附加值,打造特色支柱产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拓宽民间投资渠道,推动有实力的企业上市。加快农副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重点扶持化橘红、罗非鱼、蚕桑、木材等农副产品深加工行业发展,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借助宝钢落户湛江的契机,上马新项目,延长产业链,逐步形成全省知名不锈钢系列生产基地。 积极探索新的引资方式和途径,推动招商引资由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重点围绕做强做大支柱产业,有选择、有重点地引进一批龙头项目、品牌项目、配套项目、高新产业项目,延长优势产业集群链。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导向,谋划包装一批市场潜力大、吸引投资强、产业链条长的项目,组织实施一批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延伸产业链条和降低消耗、减少排放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增强产业发展后劲。要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完善优惠措施,增强信用意识,提升行政效能。要抓好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完善重大项目管理机制,定期召开现场办公会,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突出推进海螺水泥、环球水产等签约重大项目建设,使其成为化州市经济新的增长点。要打造高质量的招商引资平台。坚持“四大组团”区域发展思路,加快园区经济建设。大力发展化橘红、电子、化工、建材等产业,打造经济新的增长点。鼓励有条件的乡镇依托现有基础,规划建设自己的工业园和工业基地。要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坚持“近谋人流、远谋物流”的发展思路,围绕茂湛都市圈和茂名滨海新区建设的总体布局,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支持,努力促成汕湛高速、沿海高铁和粤西机场建设,为空港经济发展打好基础。 加快向农业强市转变 制定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特色农业,加快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着力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壮大化橘红、蚕桑、水果、甘蔗、林木、花卉种植和生猪、罗非鱼养殖等特色基地农业,努力打造全球最大的化橘红种植加工基地、省重要生猪养殖加工基地、淡水产品养殖加工基地和木材加工基地。着力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农产品品牌创建体系,引导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品牌农产品优化配置,树好一批特色农业企业品牌。加快涉农商标注册,支持和鼓励企业争创“名、优、特”称号,培育著名和驰名农产品商标,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着力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按照“因地制宜、因园而异”原则,突出农业园区产业发展重点,进一步做强优势产业,做大特色产业。集聚各种资源,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示范基地。着力发展新兴农业。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公共物流信息、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以及储藏保鲜、冷链运输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初步形成配置合理、功能协调、综合批发与专业市场相结合的现代物流体系,破解农产品销路瓶颈问题。与特色农业相结合,打造各具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景观带。利用乡村自然风光、生态景观和特色资源,开辟“农家乐”等乡村休闲旅游景点,推动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推进城镇化建宜居宜商城市 积极实施“城乡宜居宜商提速工程”。立足“粤西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先行市,现代化新型工业城市,宜居宜商休闲旅游城市”的定位,凸显城市特色,建设美丽的中心城区。遵循“留山水风光,建现代新城”的理念,高起点推进城乡规划建设。在“四大组团”区域发展格局的基础上,结合环北部湾经济圈发展和茂名滨海新区建设,科学编制全市工业、交通、水利、旅游、商住等专项规划。中心城区按照“东拓、西联、南越、北控、中优”的城市空间发展策略,继续拉开城市框架。在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发展集镇新区,按居住集中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农村人口到城镇就业落户。五年内,化州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中心城区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人口40万左右,成为茂湛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 未来五年,要按照加快扩容提质的要求,以大投入促进城镇大发展。城市建设突出四个重点:一是突出推进茂化同城化。以中心城区为“龙头”,协同包括同庆、长岐和杨梅的东南组团,扩大城镇规模,提高城市化水平,逐步形成主城区带动中心镇建设、中心镇辐射推动周边镇发展的城市化发展格局。以交通要道为轴线,接受茂名石化产业辐射,发展乙烯后续加工、家具制造、根雕加工、园林花卉等沿线产业带,形成一条化州连通茂名市区的产业链条,加速茂化同城化。二是突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基础设施先行,功能配套先行,公益事业先行”的原则,整合项目资金,加快路、水、电、气、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市内国道、省道及县镇公路、村道优化升级,形成内畅外快的交通网络。全面建成迎宾大道、工业大道、茂化快速干线等三条一级公路。完成城东公路、城西公路建设。积极配合做好汕湛高速建设,启动新路口铁道立交立项建设。积极推动和协助粤西机场的建设,规划建设连接机场快速干线。加快输变电工程建设和城乡电网改造,优化城乡电网结构。加快垃圾处理场建设,深入推进城乡清洁工程。三是突出城市标志性景观建设。加快城区“三旧”改造步伐,推进建设新城区,建设一批标志性建筑和新的景观,打造城市新亮点,展示化州新形象。四是突出改善人居条件。充分考虑市民生活需求,切实抓好学校、医院、市场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加快社区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小街小巷改造提质。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 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着力发展文化事业。高标准建设化橘红博物馆、文光塔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加快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全面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数字电视全覆盖工程,夯实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搞好文化市场管理。加强文艺创作,突出地方特色,打造文化精品。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加快推进名镇名村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 着力发展教育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优化城区学校布局,筹建3所城区学校,完善化州一中建设,全面完成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外出务工人员子弟学校、特殊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建设,确保化州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0%以上。 着力培育发展旅游业。充分发挥山水资源、人文底蕴、区位条件的优势,突出“休闲、度假、观光、健身”主题,把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历史资源结合起来,开发独特的旅游产品。加快建设龙湾湿地体育公园、尖岗岭化橘红文化主题公园等重点山水景观。 着力培育人才资源。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搞好党政、经济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使化州成为各类人才充分施展聪明才智的大舞台。 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繁荣稳定 抓好创业就业工作,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化州认真落实增加群众收入的各项政策,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农民增收减负长效机制,确保城乡居民收入随着经济发展有较大提高。 抓好社会保障工作,确保群众得到实惠。建立健全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事业。 抓好维护稳定工作,营造和谐发展环境。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畅通和规范民意表达渠道,完善信访问题排查机制,落实维护稳定责任制,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御风险能力。 抓好民主法制工作,加快依法治市进程。支持化州人大、政协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提高参政议政实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对台和侨务工作。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社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活动,推进依法治市工作,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办案,切实维护司法公正。 抓好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原则,用最少的开发面积保护最大的自然空间,努力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 提升干部队伍执行力 执行力是推进事业发展的保障。化州市将开展新一轮干部“大培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创新选人用人方式,加大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力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坚持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真正把那些品德好、同时又有真才实学、能力突出的干部选拔上来。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凝聚和发挥各级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坚持完善乡镇、部门党委(党组)书记履行基层党建责任制述职制度,增强各级领导班子执行力。加强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妇建工作,推动党建工作协调发展。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完善教育、制度、监督、惩处并重的惩防体系。认真吸取系列腐败案件的深刻教训,充分利用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提高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干部清正廉洁,自觉做到拒腐蚀、永不沾。加强对关键部门、重要岗位的监管,制约和监督权力,切实加大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铁腕整治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策划 周庆雄 统筹 吴捷 余虔虹 采写 邓义深 罗安然 陈俊玮 王海波 摄影 朱金明 黄勇 劳卫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