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孔庙。茂名晚报记者 黎雄 摄 据《文献通考·学校考》记载,“自唐以来,州县莫不有学,则凡学莫不有先圣之庙”。化州是粤西地区最早设立孔庙的地方,孔庙的设立对于开发化州文风文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孔庙的起源 孔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幼年丧父,家贫,为人好学不倦,学识渊博,中年授徒讲学,弟子遍及全国各地。晚年率徒周游列国,宣扬他的一整套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宣扬“仁、义、礼、智、信”的做人基本准则,并提出一系列治国安民的政治主张。他的思想言论由弟子辑为《论语》二十篇,许多名言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而忘忧”、“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至今成为人们崇信的警句。孔子逝世后当朝君主鲁哀公(春秋时期鲁国第二十六任君主)下令将其故居改建为庙,初立时仅是座草屋形式的家庙。自西汉以来,历代表帝王不断对孔庙进行重修、扩建。孔庙被古代帝王所器重,其数量之多、规制之高,建筑技术与艺术之精美,在我国古代建筑类型中,堪称是最为突出的一种,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孔庙在我国民族文化中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汉族等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各民族遵行经伦、重文遵教的重要文化表现。全国各地保存了许多历朝历代的孔庙,它与孔府、孔林并称“三孔”,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四大古建筑群之一。 孔庙大门。茂名晚报记者 黎雄 摄 孔庙一角。茂名晚报记者 黎雄 摄 历经数百年的古建筑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化州孔庙,又叫文庙、学宫,位于化州市宝山之南;北倚宝山,南朝鉴水;以中路为轴,东西对称,占地10000多平方米。殿宇雕梁画栋、流光溢彩、庄严肃穆、雄伟壮观,是粤西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形制最完整的孔庙,是历经数百年唯一能见证当地政治、历史、文化、经济的大型古建筑群,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孔庙保护协会理事单位。孔庙原为化州古州郡的文教中心,它包括崇圣祠、明伦堂、乡贤祠、名宦祠和石龙书院等建筑群体。这些建筑群体分布于宝山之南,重楼叠阁,十分壮丽。它与海南的文昌孔庙并雄于南粤。 化州孔庙历经宋、元、明、清数朝,宋代嘉定2年(1209年),州守范良辅迁旧学府于州治南阙,这为孔庙的雏体。元、明二朝迁移重修,到清朝乾隆13年(1748年)复迁旧址,嘉庆5年秋至次年,最后确定孔庙规模和布局,因此主要建筑风格极具清朝特色。化州孔庙历尽沧桑,残缺严重,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1992年被茂名市人大立案列为重点抢救保护单位之一,经各级政府部门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对庙严格按原貌进行全面维修,2002年竣工,同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化州孔庙建筑古色古香 化州孔庙的主体建筑以大成殿为中心,南北成一条中轴线,左右建筑对称配列。庙前有开阔的广场,矗立着柏木牌坊一座,坊上正中嵌“天下文枢”巨匾一方,行人至此,会感受到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牌坊旁有砖砌“大成井”一口,井口周长6米,深5米,相传古时文人应试,如饮了井中圣水。就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孔庙东西两门各有中左右三门。过牌坊拾级而上为面宽3间的先师门,进入先师门,迎面是崇基石栏的大成门,门左侧为名宦祠,右侧为乡贤祠。大成门内为中心庙院,院内青砖铺地,古柏参天,中间一条笔直甬道直通大成殿。 通道两侧为东西二庑,各有走廊分通大成殿。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坐落在用花岗石砌筑的月台后。月台前砌石阶5级,直通大殿正门,大成殿面宽5间,进深3间,雕梁画栋,盘龙飞凤,十分瑰丽,顶层上阁由玲珑剔透的木楔子叠承,飞檐翘起,殿盖琉璃筒瓦,殿上二龙珠的陶瓷浮雕栩栩如生。大成殿后为一座2层楼阁式建筑的尊经阁,原为教谕讲课之堂。内藏《十三经》、《廿一史》、《史鉴纲目》、《通典》等古文献。大殿西有甬道通联始建于崇祯年间的石龙书院,有长廊环回此外,在孔庙两侧,还建有明伦堂(又叫明德堂)、学政署和石龙书院等古建筑。 传播国学 弘扬儒家思想 根据《礼记》的记载,早在周朝的时候,学校每年都要按四季释奠于先师,来表示尊师重道之意。不过当时所谓的先师,并不是指特定的某一个人或某些人;凡是过去对教育有贡献,目前已经过世的教师,都是师生祭祀的对象。后来,由于孔子生前非常注重教育,在教育事业上的成就很高,影响极为深远,所以释奠的对象逐渐以孔子为主。到了隋朝,孔子被尊称为“先师”以后,释奠便成为祭孔典礼的专属名称了。为纪念和学习先贤,化州市每年都会在孔庙进行祭孔大典,粤西各大中院校广大师生及市民均前来瞻仰拜祭,盛况空前。祭孔大典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仪式,它经过了2500多年的历史沉淀,已经包含了太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文化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随着首期修缮工程的全部竣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粤现存两大孔庙之一的化州孔庙光彩重现,并于2005年04月17日正式向游人重新开放。开放后,游人络绎不绝。 茂名晚报记者 朱杰祺 实习记者 黄静渊 通讯员 梁沛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