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生活
人物
基层
商讯
企业
农业
教育
财经
文体
房产
美食
美景
风情
论坛
电白区地势背山面海,南部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拥有漫长..
信宜市是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也是粤西唯一的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市森..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饮食文化的发展也反映了一个城市文化发展的过程。岭南地区..
高州
高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解读
2011-11-19 08:16:17  来源:名升网 【 繁体】 评论:0

  中国共产党高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于2011年11月16日召开,这是在高州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幸福高州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高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下称《报告》)总结过去,谋划未来,对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幸福高州作了全面部署,是高州市在“十二五”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报告坚持把十七大精神、省委和茂名的决策部署与高州的实际结合起来,通篇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富有时代气息、创新精神和地方特色,凸显着一系列新亮点。

  今后五年,高州市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型升级为主线,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突出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深加工,突出抓好城市建设和旅游开发,实现“工业增量、农业增效、三产增速”。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把高州建设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广东山区经济强市、生态旅游城市,努力开创建设幸福高州新局面。

  高州发展新蓝图

  思路决定出路。大发展需要大思路,大思路促进大发展。高州市委在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立足发展新起点,在总结市委过去思路的基础上,从全局上把握发展新形势,提出了以“三个突出”、实现“三增”为重点的今后工作总体思路。

  这个总体思路包括三个部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高州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动力。“以加快转型升级为主线,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突出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深加工,突出抓好城市建设和旅游开发,实现‘工业增量、农业增效、三产增速’。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这是指导高州未来五年发展的基本思路。“把高州建设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广东山区经济强市、生态旅游城市,努力开创建设幸福高州新局面”,这是今后高州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这个总体思路明确了高州发展新目标,提出了发展新任务,部署了发展新措施,为今后高州的发展指明方向。这个总体思路,贯彻了上级精神,突出了科学发展,抓住了关键,符合高州实际,颇具地方特色,是本次党代会报告的最核心内容和最大亮点。

  建设幸福高州,发展是根本。高州的问题,主要还是发展问题。归纳起来,就是“一小两慢三低”:“一小”是指人均经济总量小,“两慢”是指财政收入增长慢、城市发展速度慢,“三低”是指农业发展效益低、工业发展档次低、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低。针对高州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高州市委在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抓住主要矛盾,明确地提出了做到“三个突出”、 实现“三增”,清晰地界定了未来五年发展的总体框架、格局和路径,明确了主攻方向,有利于从宏观上整体上准确把握全市的发展大局,从关键点抓住高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从而在指导思想上形成共识,在行动上凝聚合力,对于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幸福高州,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贯彻落实好以“三个突出”、实现“三增”为重点的总体思路,既保证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又体现工作的开拓性、前瞻性,有助于集中精力做好事关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全局性、战略性大文章,提升经济增长的速度与效益,进一步推动经济在科学发展轨道上快速健康运行,努力开创建设幸福高州新局面。

  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报告》把“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单独一个大部分来论述属于首次,寓意深刻,体现了市委对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工作的重视程度。

  高州市历史悠久,历代为郡、州、府、道、专署及县二级行政治地,素称广东下四府之首,曾是粤西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文物古迹众多,文化积淀厚重。保护传承好高州1400多年的历史文化,是每一位高州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报告》明确了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方向。一是保护,分点、线、面对高州市历史文化遗迹进行全面保护,包括“潘州古城、潘州公园等历史文化区域,东门诸岭、中山路等轴线,和宝光塔等标志性的历史景观节点”。

  二是修复和建设。应当承认,高州市许多历史文化遗存因缺乏保护,年久失修,已破败不堪,不少甚至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因此,《报告》提出“要加强城市整体风貌的控制和建设,对城市的一些重要界面、节点实行有效的规划引导和控制”,“打造整体风貌协调、地域特色彰显、商业布局完善的历史文化街区,延续古城的传统格局和风貌特色,让高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重放光彩”。

  建设富有岭南特色的“高州鉴河图”是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最有创意之处。鉴江两岸历史古迹众多,从红荔大桥到平江大桥,短短几公里,就汇聚了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中国第二高塔宝光塔、中土无双的缅茄树以及南宫庵群、潘仙观、观山寺、魁星阁、中山公园、高力士故居等30多处文物古迹。此外,鉴江西岸的观山曾是江泽民同志到高州市作“三讲”动员时住宿和用餐的地方。如果将鉴江两岸的古迹作为一个整体来打造,再整合高州丰富的人文资源,建设富有岭南特色的“高州鉴河图”,将对高州市加快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高州市建设宜居宜业城乡、大力发展旅游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设高州新城 打造名镇名村

  《报告》部署未来五年工作时,把“加快城市发展步伐,打造宜居宜业城乡”放在开头部分,昭示着“加快城市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已经列为高州市委重大部署。

  未来五年,高州市将突出城市带动、城乡统筹,进一步优化城镇空间结构,加强城市管理和改善农村发展条件。

  《报告》明确指出,城市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量,也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

  建设新城区,成为高州市科学谋划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疏解老城、南拓新区、北跨鉴江、南联金山”的城市发展思路被确立了下来。

  今后的城市发展,高州市将通过中心城区面积的延伸和扩大,拉开城区框架,拓宽城区发展空间和服务半径,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位,辐射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目前,高州市城区一些道路不够顺畅,连接外部的公路等级较低,给人民群众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严重制约了高州市的发展。针对交通现状,《报告》提出,要“建设内部交流顺畅、对外通达便捷的交通体系”。

  建设内畅外达交通体系,必须首先打通长期困扰群众出行的“截头路”,如东方大道、桂圆东路等;同时要抓住省委省政府开展粤东西北交通大会战和茂名实施的茂名、高州及其他县市同城化建设的历史机遇,全力配合建设好相关高速公路。

  《报告》还提出,要“形成以高快速路、国道、省道为主骨架的‘五纵六横七连线’的主干线公路网”,“构建三个‘半小时’生活圈”,这表明,下一步高州市将花大力气,加快交通网络建设,促进城乡全面有效对接。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建设幸福高州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报告》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指出,将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集镇和新农村建设。同时进一步指出,“要将集镇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整体框架,一并规划建设,建立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镇的城镇体系结构。”这意味着,高州市将把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对于镇村的发展,《报告》区别对待地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发展基础较好,更多地指工业基础较好的中心镇,要发挥优势,打造成产业特色鲜明的新型小城镇;一类是生态环境优美、不具备发展工业条件的集镇和农村,要结合实际,突出各自特色,保留乡土元素,体现农家风情,建设成有高州特色的名镇名村。然而,不管是打造新型小城镇还是建设名镇名村,都以“宜居宜业”为目标,都对周边镇村的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建设生态旅游城市

  高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突出抓好城市建设和旅游开发”,“建设生态旅游城市”,“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高州未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尽快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高州新崛起的支柱产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报告用了502字的篇幅对发展旅游业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这昭示着市委把发展旅游业列作了今后五年的工作重点。

  旅游业是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是当今世界最大和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旅游业就已经超过汽车和石油等传统产业,成为当今世界的第一大产业。

  旅游业涉及面广,它内含“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涉及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信息传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体育和娱乐等行业,以及金融、房产、公共管理等服务业中的大部分门类,具有产业融合度高,带动功能强、消耗能源少、投资回报多、劳动力吸纳容量大等特点。加快发展旅游业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内需,拉动增长,增加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目前,我国已有24个省(市、区),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先导产业来发展。

  高州市委把发展旅游业当作今后五年的工作重点的决策是十分正确的,符合高州市的具体实际。

  高州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发展旅游业大有可为。高州市是有1400多年悠久历史的岭南古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遗存十分丰富。据文物普查资料显示,全市各类文化遗迹共315处,其中被收录《中国文物分布图》的达204处。高州市有优美的自然山水风光和宏大的“三高”农业生态,还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源地。2004年起,高州市就被列为北京、上海、广东等七省市联合签署的全国“红色旅游”概念线路中广东省唯一的一站,与井冈山、延安齐名。良好的自然和人文生态共融,英雄杰士辈出,这是高州市有别于茂名、粤西乃至全省其他县市的最主要特征。

  高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发展旅游业,要突出“冼太故里、中国荔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源地”的特色,培育龙头景区,打造红色、绿色、古色“三色”旅游品牌,充分发挥龙头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优质旅游资源开发,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这是高州市发展旅游业的具体行动指南。

  建设现代农业强市

  建设现代农业强市,这是基于高州农业发展现状,科学谋划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来的,完全符合高州的实际。高州是农业大市,经过多年的努力,实现了量的扩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农业大而不强,传统农业发展方式已发挥到极致,难以再有更大的发展和突破。因此,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实现高州农业经济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从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

  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目前,高州农业与周边地区结构趋同,优势弱化,效益下降。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对现有农业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依托各地特色和资源优势,加强与有关农业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培育、引进和推广名、特、优品种,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经济效益好的特色和精品农业。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合作紧密的利益风险共享机制,大力推动示范种养,带动农户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加快规划建设以食品为主导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农业强市的必由之路。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可以促进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和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目前,高州农产品加工水平和质量低,制约了农业发展。因此,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规划建设以肉制品、果汁、果脯和其它食品为主导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对接和合作,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大型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落户高州,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加工体系,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增效。

  作为农业大市,建设现代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能提升农业效益,促进更多的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汇集高州,促进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报告针对高州缺乏与现有农产品匹配的购销基地的现状,提出要依托地处粤桂交界的区位条件以及历史上形成的商贸流通基础,加快建设大型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农副产品仓储型物流设施和专业配送中心,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把高州建设成为辐射粤西与桂东地区的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

  建设文化高州

  文化是城市的精神和灵魂,是区域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建设幸福高州,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支撑。高州市党代会报告首次以“建设文化高州”作标题形式出现,并在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文化建设”。报告把文化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放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搭建了切实可行的平台,采取了切实有效的举措。特别是把文化作为一个专题单列出来讲,这在以往是没有过的。这不仅仅体现作为县一级党委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举措,更表明新一届市委要传承文化血脉,建设幸福高州精神家园的决心。

  高州历史文化积淀厚重,遗存丰富,基础较好。高州木偶戏、高州山歌、高州农民版画、高州八音锣鼓、年例、冼夫人铜鼓音乐和高州茄雕等37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5个项目进入茂名市级保护名录。这些丰厚的人文历史资源既是高州的宝贵文化财富,也是高州现代文化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潜在优势。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报告指出“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快文化高州建设,进一步增强全市人民对高州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高度的文化自觉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前提,没有一种对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人就失去了发展的环境。所以,报告指出,要在加快文化高州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底蕴,增强高州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更加主动积极去爱护文化遗产。

  为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对文化建设的要求,报告明确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和对象物。文化的首要任务是“以文化人”。坚持“以文化人”就是要做到以先进的文化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要通过深入开展世情、国情、党情、市情、民情“五情”和道德、礼仪、诚信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

  文化惠民是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人们物质生活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渴求的情况下,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是文化建设的题中之意。所以,报告体现了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这一亮点,规划建设新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多功能演艺中心等全市重点文化设施,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提升现有公益性文化单位与设施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所以,报告指出今后工作中,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快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企业化改造,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切实改善民生

  高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增进人民群众福祉”这部分内容的第一点进行详细阐述。报告指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发展归根到底是改善人民的生活。而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无论从篇幅和重要性排序,还是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行文表述上看,新一届市委对关注民生、重视民生的力度可见一斑,这一重大举措让人感受到浓浓暖意。

  报告对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努力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全覆盖。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加快廉租房、公租房建设,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关注和保障外来工的合法权益。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全力做好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建立扶贫济困长效机制。报告的一些用词非常准确,也令人振奋。例如:应保尽保、全覆盖、长效机制等。同时,报告还对社会救助、外来工合法权益、残疾人事业等作了特别强调,这在以往党代会报告中是非常少见的。

  切实抓好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发展,坚持把促进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民生之本,把坚持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民生之基,把真心关注弱势群体作为民生之重,让更多群众共享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成果。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更加的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提升老百姓幸福指数,无疑首先应该考虑社会和公众的需求,把民生的问题解决好了,民生质量提高了,建设幸福高州的目标也就越来越近了。

为加快建设幸福高州而共同努力——高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发言摘登

  邓锡君代表——

  这个报告是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报告,是一个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报告,是一个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报告,也是一个指导今后五年我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一个纲领性文件。报告提出今后五年要突出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深加工,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突出抓好城市建设和旅游开发,促进全市经济综合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社会建设水平、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的奋斗目标,催人奋发向上,使我们更感觉责任重大,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将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市委的决策上来,立足资源优势,抢抓发展机遇,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潘志伟代表——

  郭元强同志代表市委所作的《立足新起点 抢抓新机遇 努力开创建设幸福高州新局面》的报告十分精彩。《报告》实事求是地回顾了过去五年市委的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又充分阐述了高州当前所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机遇,科学谋划了今后五年的发展新蓝图,非常鼓舞人心,使我们对高州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憧憬。我们村党支部将会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各项事业,努力争取市、镇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从群众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问题着手,切实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同时,积极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我相信,只要我们广大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次党代会绘就的蓝图就一定可以变成美好的现实,我们一定能够早日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

  曾文英代表——

  这次党代会工作报告总结过去所取得的成就令人鼓舞,我深有感受。我村是省级扶贫村。过去五年,市委高度关注民生工作,特别是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通过一系列的帮扶措施,我村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村容村貌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其中,新建了小学一所,村通村公路水泥路面硬化全面完成,扶贫户的危房改造在今年年底可望全部完成。农民人均年收入由1999年1000多元达到3000多元。这次党代会后,作为一名村支部书记,我首先要带领村干部认真学习、领会报告精神实质,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拓宽群众发家致富新路,积极带领群众种植北运菜、南蕉、湿加松、橡胶等农产品,帮助老百姓致富奔小康。

茂名时空网 www.mmsk.com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打印】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文章排行榜
最新 精华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