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市人口计生管理是茂名地区唯一一个“一类”单位。去年,继续保持上水平的发展态势,该市主要采取“六抓六确保”促使人口计生工作上水平。 一抓创新,确保人口计生宣传教育效果 该市不断创新宣传教育模式,确保计生宣传教育效果。一是创新 “五期”教育阵地前移。把“五期”教育学习班办到学校、婚姻登记处、医院妇产科和社区活动中心,教育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去年,该市晚婚青年男女比上一年增加了462人,新生儿查出患有出生缺陷的人数比上一年减少23人,在普查普治中检查出患妇科病的妇女比上一年减少1279人。二是创新宣传婚育新风。该市充分利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在宣传计生政策和婚育新风中的重要作用,自编自演宣传婚育新风的戏曲新段子,在市区各大公园和镇(街道)文化戏台表演,使“木偶戏”班成为远近闻名的业余计生文艺演出队伍。去年,该市“木偶戏”班共演出2560多场次,演出计生题材的剧目180多本,观众达758300多人次。该市“木偶戏弘扬婚育新风”项目,被评为2009年度全省“十佳”宣教创新项目。三是创新宣传计生政策法规。该市人口计生局与电信公司合作开通了计生“企讯通”,定期向干部群众群发短信息,主要内容有计生政策法规、生殖保健、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知识和婚育新观念。由于“企讯通”接收免费,内容短小精悍,方便快捷,服务贴心,群众十分乐意接受。南塘镇罗村村委会村民刘某明,生育了一女一男两个孩子,通过经常收看计生信息,改变了生育观念,在去年8月动员妻子落实了结扎手术。 二抓管理,确保计生层级动态责任制落实 该市认真落实计生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实行市领导挂钩到镇(街道)到村,市直机关单位包镇(街道)驻村,镇(街道)、村干部包村到户,对人口计生工作的后进镇(街道)、村实行重点帮扶,并把帮扶情况与单位负责人的“票子”、“面子”挂钩。去年,该市奖励人口计生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资金超过50万元,通报批评28人,扣发年终奖金的有12人,年终考核不达标的8人,调整工作岗位的6人。该市还认真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去年办理吸收转正的人员被否决19人,招工招干被否决12人,提拔晋升被否决的6人,评优评先资格被取消的单位及个人12个。 三抓难点,确保扫除人口计生工作障碍 一是解决流动人口管理难问题。该市有流出一年以上的流动人口有275996人,组织镇(街道)、村干部向流出人口家庭开展“四个一”活动,即:上一次门、办好一个证(《计划生育服务证》或《流动人口婚育证明》)、送上一封信、进行一次查环查孕。通过这一活动,为落实节育措施打好基础。同时,加强双向管理。去年以来,该市与省内外多个县(市、区)签订双向管理协议,通过电子邮件、函件、电话等形式反馈流动人口结婚、生育、节育、孕检等信息,有效堵塞政策外生育漏洞。形成流动人口“一盘棋”管理的格局。该市还成立了流动人口计生协会,把管理服务工作前移到流入地。东岸镇有8000多人长期在东莞市大岭山镇务工经商,其中育妇3000多人。该镇驻东莞市计划生育协会,为东岸籍群众发放避孕套53200多盒,避孕药2160多合盒,协助办理《计划生育服务证》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638个,落实上环18例、结扎12例、补救措施14例。二是解决计生工作执法难问题。该市在全省率先成立计生巡回法庭,从市人民法院抽调法官在市人口计生局合署办公,负责计生非诉讼行政案件的立案、审查和执行。去年,该市共发出《征收社会抚养费决定书》5300份,发出《决定书》后自觉交费的2059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356宗,法院受理后自觉缴费的156人。《南方日报》内参今年第1期刊发了《高州市计划生育工作的法制化实践》一文,省人口计生委张枫主任批示:“学习高州经验,在抓好抓紧上下功夫”。公安计生联手,加强户口管理。对出生入户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把户政管理业务由原来分散在各公安派出所管理改为全部集中到市公安局户政股管理。新生儿入户必须凭“两证”(《出生医学证明》和《计划生育服务证》)。去年,该市在办理出生入户手续中,因未交清社会抚养费,被通知限期缴交的政策外生育对象有274人,已交清费用的263人,促进“四术”落实851例。部门联动,加强信息反馈。该市民政、卫生等部门及时向人口计生部门反馈婚姻登记、孕检、新生儿出生等相关信息,医疗机构建立健全了接生实名登记、B超孕检实名登记、终止妊娠实名登记制度,宣传、教育、工商、药监等部门也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配合做好人口计生工作。 四抓奖罚,确保计生工作重心下移 该市采取四方面的措施,确保计生工作重心下移。一是加大村级计生经费投入。该市财政给486个村(居)委会每村统一增拨5000元,缓解了村一级计生经费的困难。每逢计生集中服务活动,市直机关单位纷纷派人、派车、送钱到挂钩的村(居)委会帮助开展计生工作。去年,该市共有92个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派出732人次、365车次、投入资金289500元协助开展计生集中服务活动。二是严明奖罚,把村干部推上计生第一线。把村干部完成计生任务的情况与“票子、面子、位子”挂钩。极大地调动了村干部的积极性。新垌镇新光村党支部书记邓培佳,抓计生工作出色,去年通过考试进入公务员队伍,并被任命当镇党委委员。2008年以来,全市共有13名村干部因在任内超生,在换届选举时落选。三是为村干部撑腰打气。在2008年的村级换届选举中,没有一名村干部是因抓计生工作而落选。由于村干部有市、镇两级党委、政府的强有力支持,所以能放心大胆抓计生。去年,我市落实的14728例“四术”中,由村干部动员落实的占46.3%。 五抓队伍,确保“最难干的事用最能干的人来干” 该市把培养和造就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善管理的高素质计生队伍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坚持“最难干的事让最能干的人来干”。各镇(街道)计生办现有131名工作人员,均从镇(街道)公务员队伍中优先选调;全市计生服务机构通过考试择优录用的101名医技人员,均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和执业资格;对村(居)计生专干实行公开招聘。二是各行各业支持计生工作人员。市直机关单位改革后,市人口计生局不但没有裁减人员,市机构编制委员会还批准该局增设了社会抚养费征收股和科技股两个股室,去年又批准增设了出生性别比综合治理股。通过考核的办法,解决了市计生服务中心30名职工的财政拨发工资问题。三是加强对计生队伍教育培训。该市每半年都组织市、镇两级计生部门人员进行一次职业道德教育、廉洁从政教育和计生政策法规学习。市培训镇级,每年培训2次,镇(街道)培训村级,每季度一次,对新上岗的镇(街道)、村计生干部,由市人口计生局派出业务骨干进行重点辅导。该市还积极选送各级计生服务机构业务骨干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市计生服务站不定期举办技术服务培训班,对镇级服务所医技人员进行培训。去年,全市共举办计生服务所医技人员培训班3期,参学人员236人次。四是对优秀计生干部优先提拔。2006年以来,该市计生系统共有36人被提拔为副科以上干部,28个镇(街道)计生办主任中有26人被提拔为党委委员或副镇长,3名分管计生的副书记当选为镇长,4名副镇长和1名党委委员被提拔为副书记,1名党委委员被交流为街道办副主任。 六抓投入,确保计生工作“不差钱” 该市财政对计生经费的投入实行倾斜,确保人口计生工作“不差钱”。一是在计生经费的审批上,开通 “绿色”通道。对上级财政拨来的计生经费,从不挪用,地方配套的资金足额配套,做到“投入多、投入快、投入到位、投入见效”。每年计生经费的投入比例都大于年度财政增长幅度,去年该市投入计生经费近2100万元。目前,该市计生服务机构按国家统一要求进行了全面改造,全部更新了医疗设备。二是完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去年该市从财政中拨出了356.5万多元作为计划生育奖励金。对该市2634名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儿或无子女的农村夫妇,每人每月奖励80元;对落实结扎的590名农村纯生二女的,每人每月奖励70元;对独生子女户和纯二女结扎户在其子女就读、就医、就业等方面给予23项优惠;为5768人免费办理农村合作医疗;对26名独生子女死亡的夫妇每人每月补助150元,13个独生子女伤残的夫妇每人每月补助120元。优惠待遇的落实,使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梁远东 梁林桂 梁宏辉)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