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90年代末及本世纪初,高州的教育事业非常红火。很多电白、茂名市区或湛江的一些家长也会把孩子送到高州上中学,但现在好像不太行了。”前不久在清远偶遇一位湛江人袁先生,聊天的时候听他说起高州教育,很是感慨。 高州是笔者家乡。记忆中,在高州地区,除了公务员外,教师算得上是很风光的工作。所以,很多家长在孩子填报大学志愿的时候,都希望他能做个老师,一来不用离乡别井,二来工作稳定又体面,还有很多假期。 “我入错行,走错路了。日后教子教孙也不能教他们去做老师。”赖全有点激愤地抱怨。这次回去,笔者听到很多同学抱怨教师工资低。 赖全在离城区不远的一间镇上初级中学做老师,他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我2006年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5年,目前的工资1330元,每月扣除社保医保公积金和绩效后,拿到手的只剩下1000元。高州的排骨20元一斤,每天只能买1.8斤排骨。”赖全两夫妻都是老师,他们同一年毕业,工资收入相同。 上有老人、下有小孩,每个月的生活费开销也不小,所以两个人觉得很吃力。“现在很多同事都把做老师变成副业,把养猪、开摩托载客、做其他小生意成为主业。例如我平时也搞桂圆肉销售,开了家网店。”赖全说,这么低的工资,老师们也是没办法,老人要养,孩子要读书。 何凤是另一家镇中学的老师,毕业6年,现在孩子3岁,由于收入不高,在刚刚过去的暑假她去摆地摊了,卖一些儿童小商品。如果经济宽裕的话,她希望好好享受假期,并会计划外出旅游。 “侄女要上小学,我作为姑姑的想给她送个书包,但好一点的书包都要一两百元。很纠结,不买吧,读书时候哥哥给了我很大的支持,理应回馈,买吧,我的生活费又紧张了。”这事让她很愧疚,觉得自己太窝囊了。 “今年我们学校有几个年轻点的老师辞职去珠三角打工,趁着年轻出去闯一下。”何凤满眼羡慕地说。“我们这些成家立室的,冲动不起来,只能这样尘埃落定,希望我们的待遇能早日改善。”(黄剑琴)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