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这里很好,很开心!”正在校园里跟同伴打乒乓球的何嘉威满脸笑容又略带羞涩地回答记者的询问。小嘉威现在电白县杨梅寄宿小学读四年级,他是电白县望夫镇人,父母及三个姐姐都外出务工了,家里还有爷爷和奶奶。像何嘉威这样的留守儿童我市有43.87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数的44.54%。据市教育局最近进行的初步调查统计,全市小学留守儿童25.44万人,占小学生总数的43.99%,其中在校住宿的小学留守儿童4.77万人,仅占小学留守儿童的18.76%;初中留守儿童18.43万人,占初中生总数的45.34%,其中在校住宿的初中留守儿童9.44万人,仅占初中留守儿童的51.24%。 对此特殊市情,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把加强外出务工人员子弟教育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列为维护民生民利、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经过近几天的采访,记者强烈感受到,外出务工人员子弟学校与市一中新校园、市二职新校园三个建设项目,如今已成为驰骋在茂名教育建设领域的“三驾马车”,引领茂名教育事业创新求突破、跨越大发展,使“茂名教育”这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牢牢地雄踞全省前列。 外出务工人员子弟学校:留守儿童的温暖新家园 昨天下午,记者在羊角中学教学楼前开阔的施工现场看到,羊角镇外出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建设正在紧张施工,600吨打桩机开足马力作业。现场施工人员介绍说,第一期工程中6层教学楼的228条桩已完成压桩,正等待验收,学生宿舍楼等项目建设马不停蹄,现在晚上都加班加点到11时,全速推进工程建设。羊角中学校园占地面积80亩,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在校学生2800多人;羊角实验小学校园占地面积40亩,建筑面积27808平方米,在校学生3175人。这两所学校已经解决了100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子弟入学问题。茂港区规划把羊角中学和羊角实验小学合并、扩建到占地面积400亩,建成能覆盖1万名外出务工人员子弟的十二年一贯制实验学校。按照规划,羊角镇外出务工人员子弟学校第一期工程包括1栋高6层、建筑面积为6750平方米的教学楼,4栋每栋高6层、总建筑面积13265平方米的学生宿舍,以及可容纳5000学生同时就餐的饭堂。市委书记邓海光要求将该校打造成为“外出农民工子弟成长的样板学校”。茂名市推进外出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建设现场会10月上旬在此召开后,学校建设密锣紧鼓,定于每个周六召开的汇报协调会雷打不动,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最近,由市工商联负责筹集的1000万元资金已经到位,及时支持了该校的建设。 “从现在起至2012年春节前,半年时间内每个县(市、区)要建一所外出务工人员子弟学校(主要是在原有校园基础上改扩建),一年之内每个镇要建立一所外出务工人员子弟学校,主要是解决留守儿童上学的食宿问题”。市委作出决策后,全市各地与茂港一样,迅速响应号召,立即行动。从目前的规划建设情况来看,已成全面覆盖之势:茂南进行改造的金塘镇一小改扩建工作已全面铺开,预计在12月初即可全部完工投入使用;信宜扩建信宜市第四中学(初中),计划在校学生3000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子弟700人;高州南关小学在校学生1475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子弟909人,学校将配备电脑室一个、维修教学楼一幢、搬迁瓦房厨房,年底前竣工交付使用后,可解决170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子弟就读、容纳900多人住宿;化州将化州市第五小学和化州市第十中学合并扩建成一间外出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化州市西城学校,该校为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占地面积43669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5944平方米,可提供2594个学位,目前已着手建设小学教学楼和中学宿舍楼两个项目;电白县城已有一所杨梅寄宿小学,此外,该县决定在县城新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外出务工人员子弟学校,校园选址在电白县鼓楼教育园内,占地150亩,校舍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在校生3000人,该项目目前已进入规划建设阶段。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我市规划建设的外出务工人员子弟学校都十分强调规范化建设。从充分考虑综合防灾等因素来确定选址,到要求建设项目明确抗震设防烈度;从配足、配齐、配好生活和心理辅导教师,到要求完善扶贫助学体系,补助贫困寄宿学生伙食费,不让一个寄宿学生因贫辍学,等等,无一不体现党委政府对留守儿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怀。 市一中新校园:承载教育强市的梦想与荣光 茂名市第一中学始建于1959年,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是省重点中学、省一级学校和“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8年成为广东省第一所通过全国千所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的学校,是全市初中毕业生最向往的一所优质高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家长对子女进入市一中就读的意愿十分强烈,尽管年年扩招,办学规模比原定规划扩大了一倍多仍无法满足要求。1998年建成的100亩校区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市民要求迁建市一中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市委、市政府决定顺应民心,斥巨资迁建市一中,满足“普高”的需要和市民对优质高中学位的需求,满足创建高质量全国示范性普通高中的需要。在市一中新校园的选址问题上,市委、市政府组织专家多次实地勘察,多次研究论证,最后选定在环水东湾新城区的核心区域——高地片区博学小区。此选址完全符合茂名城市发展规划,符合茂名城市向南靠海发展方向,是造“滨海新城”的一个战略性举措。 市一中新校园总投资约4.67亿元,占地面积536亩,总建筑面积达19.43万平方米,办学规模为150个教学班,提供7500个优质学位。新校园第一期工程项目已如期投入使用,今年8月30日,2500多名高一级新生兴高采烈地来到新校园报道入学。据市一中副校长洪喜亮介绍,现已投入使用的共有13栋建筑,包括3栋教学楼、7栋学生宿舍楼、2栋行政楼和1栋四层高的饭堂。新校园内电教室、多媒体室、网络和各种实验设施,全部按照示范性高中设置,其他配套设施基本完善,绿化美化正在抓紧施工。此外,校内的超市、发廊、自助银行、警务室、医务室均已建成使用,学生足不出校就能享受到各种便捷服务。记者观察到,校内每层教学楼都贴心地设置了自动饮水机,看上去十分干净卫生。洪喜亮对记者说,学生只要拿IC卡一刷,就可以取水直接饮用。原来,学校为每个学生办了校卡“一卡通”,学生饮水、吃饭、考勤、充值以及其他消费等等,一卡搞定。当记者为新校园生活设施和服务赞叹时,洪喜亮自豪地说:“我们的学生公寓在省内中学中肯定是一流的!”他还指着不远处如火如荼的建设工地说:“新校园分高一、高二、高三3个小区,下个学期,现在这批高一新生就可以搬到那边新教学楼上课了。”按计划,新校园第二期工程将于2012年春节前完成,届时,一所师资一流、质量一流、管理一流、硬件一流的高层次现代化高中将赫然崛起在南海之滨。 市一中新校园的建成,无疑是700多万茂名人民的福祉,是加快我市“普高”进程的重要里程碑,它承载着一个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转变的梦想与荣光。 市二职新校园:连接成功之路的另一个起点 邓映媚从市十二中初中毕业后入读茂名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专修学前教育,正在读中三的她信心满满,准备毕业后到竞争激烈的珠三角发达地区当幼儿园教师。同样信心满满的还有她的同班同学吴光陶,后者来自茂南区镇盛镇,也表示不惧竞争,要到珠三角施展所学。她们说,在这里学到了一技之长,相信自己一定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师。她们的信心源自他们的母校——茂名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原来的市二职占地面积仅21亩,连省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的标准都达不到,严重制约了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加快我市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满足我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学位的需求,市委、市政府下决心整体迁建市二职,并将其列为今年必办的“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新校园坐落在茂南区公馆镇书房岭村委会,总投资约4.5亿元,占地面积405亩,校舍建筑面积约12.1万平方米,开设25个专业,办学规模180个教学班,可接纳1万余学生就读。新校园按使用功能合理地划分为教学科研区、实训实习区、学生生活区、文体活动区、校企合作区,其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文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特点。校内实训中心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设有化工、机械、信息、学前、商贸5栋实训楼,可容纳29间实训教室、63间实训室、2间实训车间。此外,建设学生宿舍楼11栋,总建筑面积达3.9万平方米,还配备建设面积4565平方米、高20.3米的两层体育馆。 新校园第一期工程中的1栋教师周转房、4栋学生宿舍、食堂、教学楼、实训楼以及行政楼已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极大地保证了学校师生学习、生活的正常发展。今年9月新学期一开始,学校就新增学生1900多人,目前在校学生4235人。据校长梁郁荣介绍,学校的农村生源约占六成,城市生源则占四成左右。学生毕业后选择在本地就业的约占60%,另外的40%就像邓映媚、吴光陶一样选择到外地就业。梁校长颇为满意地说:“我们的学生只要愿意工作都有工可做”他说:“我们学校去年的就业率高达95%。一些热门的专业常常供不应求,比如导游专业的供、需比例达1:3,学前教育更是达到1:4。去年曾出现过一个火爆的现象,90多名学前教育专业刚毕业的学生,在短短一个小时之内一个不剩地被企业招聘了,一些优秀学生还被四五家单位争着要。”他还举了个例,全省导游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一般不超过30%,但市二职导游专业毕业生的通过率却高达70%,基本上与大专院校持平。 该校通过回访调查发现,市二职毕业生的月薪都在2500元以上,在生产第一线岗位上的则超过3000元。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后走进这里学习一技之长的年轻人,站上了连接成功之路的另一个起点。(黄石)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