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星 摄 在茂名电白旦场镇一片茂密的荔枝林里,有一所“电白香港湾仔孤儿学校”。 这是一所完全免费为当地孤儿提供教育培养和生活照顾的三年制初中,2000年由电白县及香港湾仔爱心人士资助数百万元建立,2003年开始招生,迄今共招收孤儿近300名,现有在校学生109人。 如果没有这所学校,这近300名孤儿的命运很可能截然不同。但由于缺乏稳定资金来源,8年来这所学校时常面临难以为继的窘境。应当建立怎样的长效机制,才能让这里的师生不再为明天担忧? 北京大学社会责任研究所所长崔志如: 专家建议 湾仔学校或可尝试社会企业模式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学院社会责任研究所所长崔志如建议,电白香港湾仔孤儿学校或许可以效仿北京太阳村的“社会企业模式”,即通过商业运作赚取利润用以实现社会公益目的。 据崔志如介绍,北京太阳村是一家依靠社会力量为服刑人员无偿代养代教未成年子女的慈善机构。果园是太阳村的经济实体,爱心人士先付款认养果树,待果实成熟时前往采摘。果园产生的经济收入用来支付孩子们的生活开支,同时孩子们也通过护理果树等劳动来学习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自力更生的能力。这一模式已使北京太阳村持续运营15年,并扩张至陕西、河南、江西、青海等多个省份。 “在湾仔学校没人欺负我” “我非常喜欢湾仔学校,那里没有人欺负我,老师特别好,同学都像兄弟姐妹一样。”从湾仔学校毕业后考取电白一中、目前正在读高二的邵国启是穷人家的孩子,一出生就没有了爸妈,从小跟伯父生活。 小学时邵国启很顽皮,独来独往,没人管教,经常被同学欺负。那时他不懂为什么要读书,觉得“读书一点用都没有”。直到有一天,小学校长递给他一份电白香港湾仔孤儿学校的入学通知书。 邵国启记得报到那天,他特意穿了件新衣服。第一天上什么课他已经忘了,只记得那个老师很和蔼,带着他领取了从牙刷到棉被的全套生活用品。 初二时,有一次他发烧了,在宿舍里躺着没去上课。同学们轮流帮他打饭打水,当时的校长黄诚开着摩托车送他去医院打针。坐在车后座上,邵国启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不是因为发烧难受,而是因为他有种冲动想叫校长一声“爸爸”。 “感恩是我学习的动力。”2009年,邵国启以优异成绩考入电白县第一中学,梦想是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据电白县民政部门2000年的统计,当时全县到入学年龄的孤儿超过500名,大多数寄人篱下、辍学打工,有的甚至自暴自弃、误入歧途。 “这些孩子流落在外,是社会问题;教育好了,却是有用之材。”当年建校的发起者之一、电白县教育局党组副书记李志松说,湾仔学校不苛求学生成绩拔尖,最想看到的是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在学校有家的感觉。 从教学、饮食到心理、德育,湾仔学校的老师给孩子们提供的是全方位、父母式的教导。“连驼背都会帮他们纠正。”现任校长许广洪说,“很实在地教学生,讲踏实,讲勤奋,讲独立,讲自信。” 经费只够维持“灯亮着,有饭吃” 许广洪于2010年4月接任电白香港湾仔孤儿学校校长职务,当时学校账户里只剩下4000元。有时看到电视里的募捐晚会,大老板们一举牌就是上千万元,他恨不得冲进去抢一个牌子给学校。“一个就够了。”他说他眼红。 作为公立学校,湾仔学校的办公经费被纳入义务教育经费财政补助范围,但100多名在校孤儿每年20多万元的生活学习费用却大部分只能靠募捐筹集。 据许广洪估算,每个学生每月约200元伙食费,加上生活学习用品、假期接送包车、生病吃药住院的费用,维持学校一年正常运转至少需要25万元。学校固定的资金来源有两方面,一是学生最低生活补助,一年共5万元左右;二是特困学生补助,一年共7万元左右,其余资金都要靠“化缘”。 “学校开办以来,除去建校捐款外,共筹集到2000多人次、160多万元的社会捐款。”许广洪告诉记者,这些捐款部分用于学校食堂、道路和宿舍的建设及维修,剩下的钱仅够维持学校运转。“我只能保证教室里灯亮着,食堂里有饭吃。” 前任校长黄诚告诉记者,经济最紧张的时期是2007年底,捐款用完了,学校没有食堂,学生连吃饭都成问题。100多名学生只能去隔壁的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吃饭,至今还欠对方10万元饭钱。2009年,在一位广州老板和一位香港女士共计45万元的资助下,学校才建成食堂和篮球场。 每年报读湾仔学校的孤儿都有五六十人,但由于经费紧张,只能“择贫录取”,招收40人左右。建校之初,电白县计划到2010年将湾仔学校建设成一所覆盖九年义务教育的完全学校,但到目前为止仍只有三个初中班级。 学生从湾仔学校毕业后,继续学业又是难题。200多名毕业生中,除18名学生在社会资助下入读重点高中外,其他学生毕业后选择职业中学而非普通高中的更加普遍,因为职中学生可以半工半读解决学费。 期待建立募捐长效机制 由爱心人士“一对一资助”也是一种解决办法。一名学生3年的资助费用是7200元,目前有11名在校学生得到资助。 许广洪在考虑与学生签订“道德契约”,让毕业的学生回馈母校,但又怕引起争议。 “学校维持7年不容易,县里也是到处找钱。”李志松说,为吸引老板捐款,每年电白县的荔枝节就在学校附近的荔枝林里举办,平时一有老板来也带去湾仔学校看看。“穷谁都知道,但要让他们看到学生们的精神面貌,让他们明白捐款给这些孩子值得、有意义。” 但捐款来源始终是不固定的,教育局方面也渐渐感觉到向企业老板募捐的难度。2006年,电白县教育局转而发动全县师生捐款,为湾仔学校募得20多万元。 李志松还曾“奢侈”地想过为学校成立专项基金,但还是缺少资金。 李志松告诉记者,他已经找到新的老板,希望能谈妥每年20万元的捐赠。“一定要坚持下去,扩大规模不敢讲,保持规模是起码的,实在没钱的话,教育局给钱也要让学校办下去。”(赵新星 郑雪瑜 张晓丹)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