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特约记者 莫晖 从207国道进入高州地带,沿途看到初具规模的工业长廊镶嵌在绿水青山之中,让人产生内藏金山银山的遐想;进出于城区宽阔的四大出口,看到鉴江西北江堤、冼夫人文化公园等一批民心工程的建设如火如荼,更觉高城靓丽无比;穿梭于该市的沃野山村,只见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贯通乡村,一座座农家小楼错落有致,一个个特色农业基地生机勃勃,到处呈现一幅幅文明、和谐的景象。这是高州市新一届领导班子接手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以实干家的精神,奏响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动人乐章。 三大战略提升经济实力 高州市新一届领导班子很清楚,接手高州的工作,其实就是接过了高州的发展重任。为此,该市党政领导班子积极采取务实的态度,在认真了解、分析市情的基础上,积极实施“兴工强市,兴农安民,兴商旺市”发展战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是始终坚持“兴工强市”战略不动摇。该市在2007年召开了市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以及“4·26”发展工业经济千人大会,理清发展思路,建立和落实发展工业“七大机制”、“七大措施”,修改完善了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同时,落实各镇(街道)发展工业的任务,健全了各级考核办法、挂钩帮扶工业企业责任制,加大力度招商引资。2007年,该市新上工业项目280个,投资总额6亿元。这些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将可增加工业产值近13亿元。2008年,该市着力抓“三园三长廊”的规划建设,集中力量解决宝光工业园和207国道石仔岭至石鼓段工业长廊等建设用地,为加快工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载体;紧紧抓住省实施“双转移”的机遇,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积极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打造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竞争力的特色产业群。今年前两季度,该市新增规模企业2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10亿元,同比增长25%以上。二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农业是基础,没有农业发展就没有县域经济的整体腾飞,这是高州市领导班子集体的共识。该市重点培育发展了鲜淮山、番薯、花卉、甜玉米、何首乌、鳄鱼等一批新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10多万亩,带动农户增收2.5亿元。积极培育发展一批农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全市有大井伊势蛋鸡场、石鼓顺达养猪场等农业龙头企业50多家,带动农户58000多户。有明河香蕉生产合作社、垌头“爆皮王”番薯生产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90多个,入会农户33000多户。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改良劣质品种水果面积8万多亩,实现了农业增产增收。2007年该市农业总产值81.36亿元,比上年增6%。预计2008年上半年,农业总产值46.38亿元,同比增3.2%。三是积极繁荣第三产业。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积极扶持佳惠、金港湾百货等大型物流企业发展,繁荣了城乡市场。充分利用高州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围绕打造以红色、古色、绿色为主题的“三色”旅游品牌,加快根子贡园、冼夫人文化公园、平云山等旅游景区景点的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创建“广东省旅游强县(市)”。 统筹城乡狠抓基础建设 高州市党政领导班子坚信,农村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富裕农村必须发展城镇。为此,他们坚持高起点大手笔规划城镇建设,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打造出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城镇格局。一是实现经营城市新突破。2007年,该市按照“东扩、西移、南进、北改、中间亮”的城市发展总思路,重新修编城市总体规划,聘请专家参与重点项目规划设计,确保城市规划科学。近期重点抓好挂榜岭以南3700亩、宝光工业园3500亩和城东坡耀1000多亩建设用地的依法征用和建设规划,高标准、高起点建设新城区,全面拉开城市建设框架。同时投入大量资金抓好市政重点工程建设,去年来完成了市委中心广场挂榜岭生态公园、市区自来水新水源引水等一批重点工程,现在该市冼夫人文化公园、瀛洲大桥、宝光工业园、桂圆路、东方大道和茂名大道二期工程、城南新区、金山开发区金星大道等重点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在今年冼夫人诞辰节前,完成冼夫人文化公园相关工程建设;明年全面完成瀛洲大桥工程建设;今年年底正式动工建设宝光工业园;明年春节前完成桂圆路、东方大道和茂名大道二期工程建设;及早落实体育馆设计方案,在今年12月前动工建设。至目前止,高州城市化水平达到34.4%,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9%,完成小区硬底化面积20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约5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6.29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9%。二是着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坚持把城镇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着眼强化城乡设施衔接、互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目前,该市“镇通村”公路工程已完成95%,计划于今年内全面完工;已建设了一条东起分界,西至石板,北到马贵、大坡的水泥二级公路与国、省道连结成网,形成了一个“内环绕高城,外辐射边远农村”的长达230公里的水泥二级公路“经济圈”,完善了全市农村路网结构,改善了路况,促进了公路沿线经济的发展;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蓬勃开展,全市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03亿元,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5宗,电灌站、水毁修复工程79宗,修建防渗渠128公里,培修江河堤围6公里,新建和维护水利设施一批。 关注民生促进和谐构建 建设新农村,造福于农民,是高州市委、市政府执政纲要的一项重要内容。该市认真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将有限的财力投入以解决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各项事业,沐浴着科学发展观的春风,一幅“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和谐画卷在高州农村舒展开来。 该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去年全市投入9760多万元,拆除了中小学校D级危房,新增校舍15.5万平方米,扩招高中学生5000多人,并全面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为全市28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减免杂费4597万元;积极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去年净增就业岗位1万多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全市符合低保条件的3.2万城乡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2004年开始,免收全市五保户、低保户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资金,共减免困难群众、下岗职工及五保户患者医疗费用800多万元;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今年实现100%,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告别泥砖房”工程扎实推进,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9.2亿元,改造泥砖房7.6万多户。该市有40多条整村改造的新村,涌现了根子和石鼓镇白木垌村、大王岭村、塘围村等多条各具特色、符合农村实际,具有实际意义和指导意义的农村,该市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得到了国家民政部、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和群众的好评。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