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庆建市史相似的是,“石化立市”的痕迹也贯穿在茂名立市以来的发展轨道上,同样的,在这片土地上生长起来的很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也或多或少的沾有石化的味道。在赴茂名走访当地企业后,这个感觉越来越强烈,进一步巩固了记者在采访前查阅资料时对这个石化大市的印象。这里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有太多的企业可以追溯到同一个源头,也有太多的企业发展之路始终绕不开这个源头。最终,石化这个源头还会带领茂名走向未来。 茂名市设立于1959年,地处广东省西南部沿海,辖茂南区、茂港区和电白县,并代管高州市、化州市和信宜市。现辖茂名市陆地总面积11459平方公里,南部临海迂回的海岸线长220公里,拥有水东、博贺等多个天然良港。 2009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35.31万人,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1239.8亿元。 茂名“三高农业”蓬勃发展,荔枝、香蕉、龙眼等“岭南佳果”驰名中外,在1996年“中华之最”评选活动中,茂名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 同时,茂名也是中国最大的经济林生产基地、冬种北运菜生产基地、世界最大的罗非鱼养殖加工基地。2010年,茂名市农业人口466.82万人,全市农业总产值436.89亿元,占全市GDP的24%左右,同比增长了17.5%。 茂名素有“南方油城”之称,是全国最大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之一。茂名石化公司拥有1350万吨/年炼油和1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是全国最大的炼化一体化企业。茂名1959年立市时归湛江管辖,据说当时立市的主要原因正是茂名石化公司建置在当地。茂名市石化产业集群效益较明显,全市石化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扩大,已有石化相关企业65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90多家。目前,茂名正规划十年建成石化产业集群年产值超2000亿元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近年来,茂名把城市发展的目标定为美丽的现代化宜居宜业海滨城市、工业城市和港口城市。为实现这个目标,茂名抓住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把粤西地区打造成为全省经济新增长极、推动粤西振兴发展的大好机遇,深入实施“工业立市”发展战略,以三年再造一个“石化茂名”、五年再造一个“工业茂名”、十年再造一个“滨海新城区”为工作重点,全力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广东省重要能源物流和广东省特色现代化农业“三个基地”。 民营经济撑起茂名经济半壁江山 自“工业立市”被定为发展战略以来,茂名市采取积极有力措施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如今,茂名市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经营规模日益扩大,特色支柱产业已逐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凸显。可以说,民营经济不仅撑起了茂名市经济的半壁江山,也成为了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大主力军。 一、发展劲头强势迅猛 在市政府采取积极措施营造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努力下,民营经济成为茂名市经济快速增长强大引擎。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由375亿元增加到773.92亿元,增长106%,年均递增15.6%,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46.45%上升至51.9%。目前,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5.56万户,私营企业9500家。2010年,茂名市民营经济上缴税金70.66 亿元,比2009年增长15.6%。 二、企业经营成效显著 近年来,茂名市积极谋划茂名石化产业发展新路径和产业升级,力促石化产业链延伸,做大做强石化和乙烯后加工企业。由于主业突出和规模经营,加快了茂名市民营经济的发展,从2005年至2010年,民营经济增加值每年均有两位数的增长。特别是2010年,全市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773.92亿元,增长18.2%,增速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增速高5.1个百分点,占全市GDP的比重达51.9%,民营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6位,增速位居全省第7位。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增加了83家,比上年增长17.5%。同时,民营经济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也日益彰显。 三、特色产业逐步形成 茂名市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和能源基地,广东省的工业原材料基地。资源丰富,资源加工型产业潜力大。经过多年的产业聚集发展,现已形成了“石化后加工”、“农产品深加工”、“矿产资源深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并形成了特色产业集群,优势明显。 四、产业集群迅速崛起 产业集群是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增强实力的重要载体。得益于茂名市积极实施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茂名市产业集群迅速崛起。目前,基本形成茂名石油化工、电白水产品、电白香精香料、信宜竹器编织、高州手套、茂名罗非鱼养殖加工等六大产业集群。同时,民营企业向产业转移园区集聚。2009年末,珠海(茂名)、江高(电白)、大朗(信宜)三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入园项目97个,总投资33亿元,基本都是民营企业。2010年,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园新引入项目11个,总投资14.3亿元。广州白云江高(电白)产业转移工业园新引入项目10个,总投资7.53亿元。引入的项目主导产业明显,成长性好、符合园区产业布局、特色鲜明、带动力强。 茂名应多承接珠三角主流产业 茂名现有珠海(茂名)、广州白云江高(电白)、东莞大朗(信宜)三个省级产业转移园。2010年,茂名全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实现工业增加值20.51亿元,其中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工业园工业增加值15.29亿元。茂名市最后一批获得省产业转移专项扶持资金,但产业转移园区的发展排名在全省比较靠后。据专家分析,有资金投入欠缺的问题,也有产业合作配合不当的问题。 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工业园是茂名承接产业转移的主体,由茂名与珠海共建,双方在产业转移园的共建上则协定自2009年至2013年,珠海和茂名将每年各投资5000万,如此,则五年投资总额大约为5亿。相比其他市一次性投入10亿,茂名省级产业转移园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同样面临资金投入不足问题的,还有茂名下属6个县级产业转移园。 此外,珠海的实业在几个特区之中,最为薄弱。长期以来,珠海欲舍弃实业而发展第三产业,珠海的家电电气、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制造、电力能源、石油化工和电子信息六大支柱行业中,除家电和航空行业之外,其他行业并无优势。这直接导致珠海的产业转移对于茂名的产业结构无法形成有效互补。而珠海和茂名之间的产业互动又主要涉及石化行业,但是茂名的石化行业反比珠海更为发达则又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由此可见,茂名在广东省的产业转移大局中尚未起到更大的作用,在这个方面需要继续努力。有鉴于此,有专家建言,茂名未来的发展在承接珠三角的主流产业上还有待加强,如深圳的高新技术、广佛的装备制造等。 力促大宗商品的“茂名价格” 茂名是一个资源型城市,表现在原材料丰富。茂名已探明矿藏近100种,潜在价值4000亿元以上。油页岩和高岭土储量和质量居全国之首,玉石矿为全国三大玉矿之一,盛产全国唯一的“南方碧玉”;银岩锡矿居全国第三;东坑金矿为广东省第二;稀土、斑岩型锡矿、钛矿等储量均居全省首位。 茂名是广东的原材料大市,产业产品都是其他区的原材料,但记者走访的茂港电力和新华粤都提出当前面临原材料上涨的压力大。茂名作为资源型城市无法满足当地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这个问题让人不得不觉得颇为尴尬。茂石化虽生产在当地,但采购和销售有企业自己的运作方式,茂名本地企业也无法享受到一定的优待,反而有时需要和对方协商,以期挤出一些空间。也因为如此,企业家和政府都颇为看好作为茂名市“十二五”中大建设项目的渤海商品佳一所茂名石化产品交易中心,认为这一项目将整体提升茂名石化的软实力,不仅将大宗商品(即茂名当地企业生产所需原材料)形成“茂名价格”的可能性变大,更将带动茂名的石化、高岭土、塑料等数十个产品的流动,最终有利于带动茂名成为华南最大的仓储基地、物流基地、集散中心。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