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港博贺新港区集“深水良港优势得天独厚、立体交通条件完善、淡水资源丰富、土地资源充足可利用、环境净化容量大、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协作条件良好、政策倾斜和支持”八大优势于一身,在发展重化工业方面具备了其它地区难以企及的基本条件,是大型重化工业项目投资发展的必争“宝地”。 得天独厚的深水良港优势 博贺新港区水深条件好、建港条件优越,意味着博贺新港区航道开挖工程量小,泥沙回淤少,并且基本没有回淤问题,相比国内其它不少地区具有突出优势。 根据四航院做的海上、沙坝上钻探资料初步显示,博贺港区甚至有建设50万吨级泊位的条件和可行性;而按照交通部规划院所作的勘探,博贺新港区在100年之内,基本不需考虑泥沙回淤,可以大大节省临港企业进行码头建设时的投资和后期维护成本。 完善的立体交通条件 近年来,我市交通公路网络逐步完善,陆路与广湛高速、325国道、207国道、高水一级公路相接,经由多条省级干线公路通往全国各地;铁路东连京广有三茂线、河茂线、茂湛线相交汇,正在兴建的洛湛铁路是我国中南的铁路大动脉,将经茂名电白接轨直通博贺新港区;茂名港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是全国性大港之一,吞吐能力1759万吨,已建成85万立方米原油库和30万吨级原油接卸单点系泊系统。 优越的集疏运条件为茂名港博贺新港区发展物流业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 丰富的淡水资源 石化、冶金、发电等产业均为用水大户,淡水是重化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茂名市雨水丰富,河流众多,境内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9条,水利体系已具有相当的基础和规模,形成了以高州水库和罗坑水库为龙头,大中型水利工程、蓄引提水工程相结合的比较完善的水资源配置供水系统,可充分保障博贺新港区发展重化工业对淡水的需求。 博贺新港区规划建设罗平干渠从罗坑水库引水,经过港区水厂处理,直接供应区内企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充足可利用的土地资源 博贺新港区地域开阔,工业规划用地面积161.1平方公里,其中港区陆域产业规划面积超过50平方公里。在地质上,主要是沙质土,土质逐层坚固,强风化层较浅,没有影响厂房稳定的断裂、岩洞、人工洞穴、古墓、滑坡、危岩、泥石流等情况,适合大型项目建设需要。此外,博贺新港区的地表,主要是浅滩、盐田、低产耕地及少量民居,土地征用成本较低。 目前,港区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已全部被先期控制起来,将严格按照规划产业的需要进行安排。 较强的环保净化能力 茂名港博贺新港区面向浩瀚南海,空气和海水净化能力很强,无论是空气还是海洋的承荷能力尚有较大空间,是广东省环保状况较佳的地区之一,附近地区没有自然保护区,远离风景游览景区、名胜古迹,不存在环保方面的制约因素。 茂名还是我省仅有的4个非“两控区”地级城市之一,建设茂名重化工业基地的基础建设、技术力量、自然条件、环境保护管理经验等方面都有一定优势。 广阔的市场腹地 博贺新港区水路运输距广州236海里,距香港192海里,距湛江85海里、距海口130海里、距上海1134海里,距新加坡1240海里,是我国与东南亚最近的出海口岸,是我国大西南地区最近的出海口之一。 茂名是未来华南沿海地区的铁路交通枢纽,洛湛铁路、沿海铁路、三茂铁路、茂湛铁路和河茂铁路等铁路干线在茂名交汇。博贺新港区通过进港铁路打通广阔的西南、东南内陆腹地市场,通过进港公路与广湛高速公路和325国道连接,进一步完善港区交通体系,区位优势进一步增强。 良好的产业协作条件 茂名石化产业历经50多年发展,在重化工业领域形成了一支十分强大的科研、设计、设备制造、设备安装、工程建设和检修队伍,拥有大富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熟练工人,具备较强的大型设备运输、吊装和安装能力,各类相关的设计院、研究院、建设公司、机械厂等都可以为钢铁厂建设提供一定程度的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同时,茂名学院每年可以提供2000多名各类专业高技术人才。 政策倾斜和支持 当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构建广东省沿海石化产业带和区域协调发展,为我市重化工业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今年7月份,茂名港博贺新港区铁路支线、博贺新港区航道码头建设项目、博贺新港区物流基地项目、粤电茂名博贺电厂等项目列入了“广东省新十项工程”项目。 近年来,我市将博贺新港区建设作为全市工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来抓,按照“依托大型深水良港,构建重化工业平台”的思路,全力加快推动博贺新港区建设各项筹备工作,并在政策、资金、人才和服务等方面对博贺新港区的建设给予倾斜和支持。 文、图:永胜 华生 张越 海云 雪玲 美编:蓝小明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