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市(杨梅)产业转移工业园隆重举行开工仪式。 化州市中药厂花园式厂房 化州市昌茂木业有限公司外景 茂名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罗荫国(前左三),茂名市委常委、秘书长陈淑芬(右三)在化州市委书记秦刚(右一)、市长黄从南(左一)的陪同下深入企业指导工作。 化州市500KV 变电站一角 坚持“工业第一”发展理念不动摇 在新的形势下,化州市紧密结合实际,强力推进“工业立市”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工业化州”,推动工业跨越式发展,工业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今年1至9月,化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14亿元,增长11.4%,其中民营工业完成增加值5郾96亿元,增长14.6%;全市完工投产的新建项目24个,动工在建项目26个,正在筹建项目21个,投资总额55.68亿元。还有增资扩产项目25个,技改项目13个。 “三个一批”发展地方工业 实行“三个一批”,即“培育扶持一批、调整优化一批、吸收引进一批”,从而淘汰一批落后企业,提升一批优势企业,培育一批潜力企业,推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切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完善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不断推进“工业化州”建设。 “三个梯次”定位产业布局 化州市地形狭长,状如坐虎,东西窄,不够30公里;南北狭长,达100多公里;地势北高南低,依次分为北部山区、中部丘陵、南部平原,习惯上称为化北、化中、化南。国道207线、广湛铁路、广湛高速公路象三根彩带横贯东西,省道S284、S285线象两条动脉纵联南北。化州市按照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非均衡式”和“梯度式”规律,实行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协调发展。他们根据区位优势、资源分布、自然环境、交通功能等不同情况,把全市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区域,实行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 一是重点发展区域。化州市着力构建以“两园”(杨梅工业园、化州市工业园)为核心、“三带”(国道207线南盛至笪桥路段、茂化公路沿线、迎宾大道沿线三条工业带)为框架、“四区”(文楼白石加工区、平定钛矿开采加工区、中垌水泥生产区、新安高岭土加工区)为支撑的工业产业布局。并把“两园”、“三带”、“四区”以及省道S284、S285沿线镇(区、街道)列为重点发展区域,主要包括鉴江开发区、东山、河西、下郭、石湾、南盛、同庆、杨梅、长岐、良光、笪桥等镇(区、街道),连点成带,以带联园,建立能满足工业发展需求的载体、平台,确保企业引得进、留得住、赚得到、办得好,让更多的企业在化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是优化发展区域。把离县城较远、有特色资源、交通不发达的乡镇列为优化发展区域,主要包括新安、官桥、中垌、丽岗、林尘、江湖、合江、那务、平定等镇,在招商引资方面,试用“资源共享,易地建厂,税收分成,利益均沾”的合作模式;三是适度发展区域。主要包括地处两广交界的文楼、播扬、宝圩等镇,同时把自然风景区、生态保护区,如扶荫地、尖岗岭、倒流湾、橘州公园、名富果业等旅游景点,宝树水库、长湾河水库、连界水库、六竹水库等生态旅游资源列为生态发展区域,践行“发展好经济是政绩,保护好环境也是政绩”理念,坚持环境优先,走生态发展之路,通过发展农业、林业来增强对城镇生态的支撑力,提高化州区域竞争力。按照上级的统一要求,结合化州市的实际,研究制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办法,调整评价指标和权重设计,制定各有侧重、差别化的绩效考核措施,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机制,引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为领导班子调整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奖励惩戒、培养教育提供重要依据。 当前,化州市正重点抓好杨梅工业园区的建设。该工业园区位于广湛高速公路杨梅出入口,总体规划面积7230亩,拟分期建设,首期935亩,向以乙烯后延加工产业为主、建材产业为副的产业集中,坚持产业发展园区化,使产业发展形成主导性、规模性、聚集性;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并举的方针,加快发展特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力争建设成为省级特色产业园区。 培育扶持一批 一是依托农林资源,形成农林产品加工企业群。该市现有林业用地180万亩。2008年全市生猪饲养量达216.25万头,是全国(200个)生猪生产调出大县之一。淡水养殖面积达11.51万亩,主要是罗非鱼养殖,产量达8.43万吨,是全省乃至全国罗非鱼生产基地。该市先后建立了36万亩速生丰产桉、8万亩玉米、40万亩优质稻、29万亩蔬菜、8万亩蚕桑、8万亩糖蔗、8万亩香蕉、3.5万亩化橘红、1.7万亩杨桃、1万亩笪桥黄瓜十大特色种植业基地,不仅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而且为农副产品深加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料。 该市依托速生桉、糖蔗、蚕茧、蔬菜、水果、淡水鱼、禽畜等农林产品资源,培植木材加工、制糖、缫丝等龙头企业,形成农林产品企业群,延长农业精深细加工产业链,实现农林产品加工集约化、生产规模化、成品精品化,全力培育化州市经济支柱产业。抓好罗非鱼切片、家禽和生猪屠宰及深加工等产业的发展;抓好桑蚕、蔗糖等深加工及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重点扶持昌茂木业、正元实业、永茂木业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笪桥糖厂的压榨电器节能技改项目、省丝绸集团的化州新丝厂建设项目、耀明集团的化州丝厂以及合江镇新丝厂的技改扩改项目建设。 二是依托白石、钛矿、高岭土、铅锌矿等矿产资源,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原则,加快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升综合效益。化州市重点扶持平定钛矿、文楼白石、新安高岭土、官桥铅锌矿等项目综合开发和精深加工。把矿产开发利用作为该市特色工业主导产业来抓,引进有资金实力、有深加工技术、有品牌、有市场的“四有”企业,实行集约式开发、精深型加工、属地性发展,实现矿产工业“开发、效益、节约、保护”的有效统一。 三是依托南药资源,打造饮誉海内外名优品牌。化州市紧紧抓住我省振兴中药产业、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契机,擦亮“中国化橘红之乡”的金字招牌,依托化橘红、檀香、沉香等南药资源,以研发名优品牌化橘红中药产品系列为龙头,构建制药、保健品、工艺品多元化发展的化橘红加工体系。重点扶持亿豪实业有限公司和绿色生命有限公司化橘红GAP产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建设,扶持化州中药厂做大做强化橘红制药产业。 四是依托乙烯资源,建设后延化工产品生产基地。该市依托茂名大炼油、大乙烯的优势,主动承接大石化的辐射,大力发展石油和乙烯产品后延加工业。利用产业转移工业园作平台,加强同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的合作,共同开发建设以塑料玩具制品和电子、电器塑料配件制品为主的乙烯后延加工生产基地。 五是依托老牌企业资源,促使传统工业焕发生机。该市依托水轮机厂、变压器厂、玻璃厂、建材玻璃马赛克厂、水泥厂等传统工业企业,改善融资环境,增资扩产,引进技术和人才,重新激发企业活力。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的两端延伸。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工艺设计,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大力发展环保、节能、高附加值产品。加快优势传统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打造一批具有知名品牌的龙头企业。 调整优化一批 积极引导民生五金橡塑制品公司、群康生物油料公司、机电设备公司、正元实业公司、乔美集团等一批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做强做大。对于那些规模小、效益差、没有发展前景、税收少而污染大、零散经营的企业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今年1—9月,上报并已列入省经贸委、省中小企业局的技术创新项目有3个,总投资3720万元;工业企业投入新产品研发资金9675万元,研发出新产品47个,新产品销售收入2.65亿元。 吸收引进一批 按照“一年打基础,二年上项目,三年见效益”的战略构想,将2009年定为“招商引资年”,该市出台了《化州市招商引资优惠办法(试行)》,制定完善了相关工作制度和工作措施,切实抓好机关作风建设和政府效能建设,以优质的服务,以良好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增强企业到化州发展的信心。2009年6月17至19日,中国经济林协会、中国药材GAP研究会和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共同主办,化州市委、市政府承办“2009中国(化州)化橘红文化节暨经贸洽谈会”。现场签约项目20个,涉及化橘红种植与加工、石化、冶金、生物技术、精细化工、物流配载、城建等领域,总投资59.29亿元,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达到了以节招商、以节引资、以节促贸、以节兴市的目的,掀起了化州新一轮发展潮。1-9月,该市招商新上项目66个,总投资64.06亿元,其中已建成投产项目21个,总投资5558万元,在建项目24个,总投资7.82亿元,筹建项目21个,总投资55.68亿元。最近,该市经过多方努力和艰苦工作,成功与安徽海螺集团签订了化州水泥项目框架协议,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计划建设日产5000吨水泥生产线2条,18兆瓦发电机组一套及年加工330万吨粉磨料一座,建成后每年可增加税收超过1.5亿元。这是该市招商引资的重大成果,也是打造“工业化州”的重大突破。 “三个集中”构筑工业载体 “三个集中”,即主导产业、支柱产业、规模企业向园区集中。要实现“三个集中”就要克服三种倾向:一是办工业不能搞“村村点火,处处冒烟”。二是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不要“捡到篮子的都是菜”。三是办园区不要片面地追求“大”,而是要因地制宜,做到相对集中。“三个集中”既可以节约土地,又可以使企业减少投资成本,还便于政府管理,产生集聚效应。如在浙江,诸如小家电、制鞋、制衣、制扣、打火机等行业都各自聚集在特定的地区,形成一种地区集中化的制造业布局。在广东,中国最大的皮革皮具专业批发市场——狮岭(国际)皮革皮具城,位于广州市花都区西北部。2002年狮岭镇先后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皮革协会联合授予“中国皮具之都”光荣称号,成为全国最大的皮具生产销售中心和皮具原辅材料集散地。化州市着力构建以“两园”为核心、“三带”为框架、“四区”为支撑的工业产业布局,全面加快土地修编、审批、储备、开发工作,就是要彻底解决制约工业发展用地难的“瓶颈”问题,产生集聚效应。目前正在建设的杨梅工业园区,正在抓紧开发建设,将以乙烯后延加工产业为主、建材产业为辅,形成产业集群,坚持产业发展园区化,使产业发展形成主导性、规模性、聚集性。 撰文:苏洁 罗安然 陈俊玮 董明 摄影:丘立贺黄勇 吴勇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