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桑田,户户养蚕忙,种桑养蚕业成为化州市农业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产业,也是化州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好产业。全市种桑面积8.1万亩,产蚕茧1.42万吨,分别占广东省的1/10和2/10,成为全省重要的种桑养蚕业基地。1986年化州被列为国家级蚕桑生产基地。 两江孕育全国蚕桑生产基地 化州市地处粤西,属亚热带地区,有凌、罗两江贯通全市,江河两旁的衍积土非常适宜种桑、气候非常适宜养蚕,每年适宜养蚕时间比其他地方多1—2个月。改革开放后,化州市种桑养蚕业发展速度很快,桑地面积由1万多亩发展到8.1万亩。1986年化州被列为国家级蚕桑生产基地,2005年那务镇被省科技厅定为 “广东省种桑养蚕技术创新专业镇”。目前,化州市种桑面积约占广东省的1/10,而蚕茧的产量约占全省的2/10,成为全省重要的种桑养蚕业基地。 20世纪80年代开始,化州市先后筹建丝绸公司,建立蚕茧收购站和蚕种场。现在拥有2间蚕种场,1间丝绸公司,11间茧站,6间蚕茧加工企业,对推动种桑养蚕业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化州市“十一五”发展的总体规划,到“十一五”期末,化州市桑地面积将发展到10万亩以上,蚕业生产正向规模化、基地化、集约化的路子发展。 强势推进产业发展 近年来,化州市委、市政府抓住蚕桑这一当地优势、特色产业,提出“积极发展茧丝绸加工业,通过引进省丝绸公司及江苏、浙江等地缫丝企业和鼓励运茧丝有限公司技术改造等方式,建设丝绸深加工项目,拉长产业链,逐步打造蚕茧——缫丝——织绸——制衣一条龙的茧丝绸加工体系”的发展思路,强势推进蚕桑特色产业发展。 除了加大扶持力度,促进蚕业持续发展;建立技术指导网络,切实抓好种桑养蚕的技术指导之外,化州市大力推广先进科学技术和优良高新品种。在桑品种方面,由原来低产的本地火桑改种为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抗青10号、沙2X109等品种。在蚕品种方面,由原来品质差、产量低的多化性黄茧种南农民七号,逐步推广二化性白茧种,并由双交种改为四元杂交种,大大地提高了蚕茧产量和质量及丝质品位。在饲育方面,实施小蚕共育,使养蚕成功率大大提高。 与此同时,化州市切实保障农民的收益,保 护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化州市恒远茧丝有限公司 不但 积极引 进技术、品种支持农民种桑养蚕,而且给予农民每亩65元 的种桑机械费补助,实行蚕茧收购的最低保护价。 小小桑蚕铺就农民致富路 种桑养蚕是化州市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较好产业。农民种桑养蚕的效益持续提高,大部分蚕农住上了小楼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那务镇农民种桑面积2.5万亩,产值2亿多元,成为那务镇农民的主要经济支柱。 不少贫困农户也因种桑养蚕而脱贫,甚至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据统计,化州市有1.32万贫困农户、6.42万贫困人口参与种桑养蚕业。如合江镇原有贫困农户5470户,他们参与种桑养蚕业后,目前已有3129户达到了脱贫,还有相当一部分成了富裕户,如禾堂岭村委会教师村的黄信、车田村委会木山村的袁圣伟、九仕坡村委会垌心村的唐根森、新屋村委会村的杨能秀等,过去是贫困户,自参与种桑养蚕后,全部过上富裕的生活,住上楼房,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关若霜)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