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切片 建设中的罗非鱼加工项目新洲海产食品有限公司 我市罗非鱼加工业将又添新军——新洲海产食品有限公司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预计,今年10月可望竣工投产。在谈及今后企业以至整个产业如何发展时,该公司总经理陈振亮建议—— 产业优势茂名是全国最大养殖基地 记者在位于电白工业园区的项目建设现场了解,新洲海产食品有限公司厂区占地面积约82亩 ,总建筑面积40000多平方米 ,主要加工罗非鱼片和虾类产品出口。该公司总经理陈振亮说,项目建成后,年产罗非鱼产品可达10000万吨、各类虾产品10000吨;产品将出口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相当一部分将实行内销。 这是我市罗非鱼加工行业又一新生力量。 我市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引进罗非鱼进行繁育、养殖,历经近50年的发展,现已建有国家级罗非鱼良种场、省级罗非鱼良种场及较大规模罗非鱼种苗场共20多家,养殖面积22万亩;从事罗非鱼养殖的养殖户近2万户,其中1000亩以上的罗非鱼养殖大户20多户;500亩以上的养殖大户有40多户;100亩以上的养殖大户有300多户;形成了罗非鱼种苗繁育、养殖、加工、出口等完整的产业链和行业服务体系。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罗非鱼属于淡水养殖中比较适宜实行产业化生产的鱼类。由于其对水质要求较高,受污染较少,我市的罗非鱼以其优良的品质顺利通过省渔业质量监测部门的多次抽检,其优越的食品安全性很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在新疆、内蒙古等地烤罗非鱼与烤全羊同样地备受顾客厚爱;此外,在很多城市及乡镇学校、工厂,罗非鱼都算得上是餐桌上一道上好的主菜;在超市商场也成为居民家庭“菜蓝子”的一部分。 作为投资者的新洲海产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振亮说:他非常看好茂名的罗非鱼质量和加工前景。目前,茂名是全国最大的罗非鱼养殖基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而且养殖罗非鱼有较长的历史,养殖技术成熟,保障了罗非鱼的质量安全,为进军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年产罗非鱼种苗和成鱼都完全可满足本地的养殖与加工生产需求。 他认为,目前,茂名的罗非鱼产业原料优势大,加工出口的企业不多,加工流通相对还比较滞后,直接加工出口数量也不大。在茂名投资罗非鱼加工业应该是“前途光明”的。尤其是“内销”这一块,市场需求所占“份额”仍是不少的,潜在的消费市场不可忽视。 因此,“新洲公司”计划,投产后的第一年(明年)销售指标:出口总额5000万美元;内销总额1.5亿元人民币。 企业运营应避免“内讧式”恶性竞争 新洲海产食品有限公司罗非鱼加工项目是我市今年要完成投产的重大项目之一,总投资3亿元人民币。该项目于今年2月动工建设,建设进展基本顺利。目前,工厂办公楼、冷库及宿舍主体框架已完成。陈振亮说,预计今年10月可望竣工投产。8月,库容10000吨的冷库可全部完工投入使用,首批库存计划在5000吨。 一些行内人士认为,目前,我国罗非鱼加工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不少问题,因而,在争取出口市场、收购原料鱼时,往往出现“内讧式”恶性竞争。这种松散型的产业结构,对我国罗非鱼产业化发展的深化带来严重阻碍。据了解,目前,湛江市有罗非鱼出口规模企业共13家。去年,这些企业中除个别有盈利外,几乎全线亏本,每家亏损数额在300万元至1000万元不等。而今年前3个月,许多加工企业在亏掉往年利润的同时,大部分都贴钱出口。 而我市是罗非鱼主产区,有“罗非鱼之都”之称,但具备生产加工出口罗非鱼等水产品的资格、获准出口罗非鱼系列产品的加工企业,全市只有4到5家,“养殖—加工—出口”发展不平衡,加工业明显“营养不良”,处在“工业强而不大”的一种尴尬局面。为此,产业要发展完善,各级政府部门要树立系统发展的思路:打破部门、地区的界限,积极为企业发展与产业升级创造良好社会环境,避免企业“内讧式”恶性竞争。对这种现状,政府部门要加以关注和改善,如果行业持续“赔本经营”,带来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尤其是当前的罗非鱼加工业。曾于2004年建成投产的“茂名市佳辉食品有限公司”,总资产8158万元,号称是“与国际食品行业接轨现代化科技企业”,却落下个“半身不遂”,而且也是同在这个“工业园”,这不能不说是茂名整个罗非鱼加工业的遗憾。 此外,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税收、金融、财政、出口、土地、培训教育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确保企业在出口退税等方面“既得利益”不受损害,扶持产业的发展。 新洲海产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振亮说:今后几年,茂名的罗非鱼加工企业应跨地区、跨行业整合,形成产业链,合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他在湛江经营海产加工已8年,去年,公司出口额在全省排名第二;选择在茂名扩大投资,在经营上可与湛江的公司形成互补,不断完善自己的运营系统,目的在于企业的发展与升级,同时,也增强竞争实力。 制约因素“招工难”成了新企业的“麻烦” “新洲”建成投产后,在岗人员需求量将达2000人。 然而,目前,“招工难”已成为所有企业发展的“瓶颈”,陈振亮说:这对“新洲”来说,同样也是个麻烦! 此外,作为企业投资环境的工业园自身建设欠完善,“新洲”的设备将要开始安装使用,但供电专线尚未拉接;在正常生产后,企业每天用水将达1000吨,能否满足企业生产需要,陈振亮表示“有些担忧”。他还说,工业园区这些硬件问题不着手改善,将制约 “新洲”及所有入园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当然,也会给地方自己招商引资带来一定的影响。 这些都成了“新洲公司”眼下的“制约因素”。 至于“招工难”,事实上,在全国各地,尤其近年来珠三角的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招工难”造成的人才短缺成了企业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一是人力资源市场发育不充分,现在劳动力市场主要是提供一般性的、初级的或通用型人才,能有自己专门人才定位或网络专 门人才的中介机构比较少,供求双方缺乏有效、便捷的沟通;二是企业用人机制不成熟,相当数量的食品加工企业过多的考虑成本和眼前利益,没有自己培养人才的长远规划和措施,再加上管理方面的不足,封闭了人力资源的引进,给企业发展带来诸多方面的“恶性循环”。 陈振亮说,可以说,“招工难”的背后也凸显了目前一些生产企业“留人难”的制度深层次问题。 他说,选对人、用好人、留住人,这是每一个企业都要考虑的,特别是新办企业。不过,在找到人以后,如何培养和善任,这对企业来说尤为重要。一个公司,它的业绩能否做好,全是“人”的问题,同样也是考量一个公司的“人性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度。他们的湛江公司去年出口额之所以在全省第二,首先就是公司对人的“培养与善任”。公司从车间副主任以上管理层人员100多人全是大学以上学历,公司在引进高端人才的同时,从企业长远发展规划,致力造就一批经验丰富的“操盘”能手。企业8年的实践经验证明,企业要发展,最重要一条:企业与员工实现双赢。 他表示,在技术和管理上公司是有基础和优势的。至于“新洲”的普工岗位,如果在招工问题上确实不能“本土化”,也只好到四川、湖南、广西等地去找了。(梁小麟 刘艳 梁雪玲)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