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南区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为低丘台地,东南是平原。茂南区的地貌属于台地平原,地势平缓,台地和平原共482.3平方公里,点总面积的99.02% 。 早古生代(距今400百万年前)时,茂南属华南边缘海槽的一部分,沉积形成了巨厚的泥砂质复理式地层。早古生代末期地壳强烈运动,全区岩层发生褶皱并隆起成山,奠定了今日茂南地貌的基础。雄踞茂南东北、海拔高达941米的浮山岭就是在那时形成的。 晚古生代开始延至中生代中期(130百万--400百万年前),茂南一直是“华夏古陆”的组成部分。经过漫长的风化剥蚀时期之后,古老的茂南山地已被逐渐夷平。 中生代晚期(70百万--130百万年前)早世,茂南—吴川地区受断裂作用,地壳下陷,成为山间盆地。源自周围山区的山洪和河水携带来大量的砂石,堆积在低洼之处。晚世,茂南西部的地裂进一步发展,大量岩浆自地壳内部猛烈喷发出来,形成公馆至锡塘间的一系列火山地貌。 新生代早第三纪(26百万--65百万年前),茂南地壳趋于稳定下降。早期河流发育,但由于气候干燥,植物稀少,沉积物都是红色的。这些红色岩层后来构成分布于如茂南南部如铜鼓岭、双山、官渡、文冲口等处高地。新生代早第三纪(始新世至渐新世)开始,茂南北部积成为湖沼。当时气候温暖潮湿,植物和水生物动物繁衍,生成丰富的油页岩和煤等有机矿产。 到晚第三纪(2百万--26百万年前)晚期,湖水消退,在金塘至山阁一带形成河流冲积平原。 第四纪(2百万年前至今)以来,地壳以上升为主,风化剥蚀作用活跃,茂南与周围地区的地势差异逐渐减小。现在,茂名盆地的地貌轮廓已不明显。茂南现代地貌主要属冲积平原与低平台地,其中尚散布有个别残丘。在地势相对高差上,80%的地区在6米以内,最高海拔也仅为152米(锡塘岭)。 茂南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温和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摄氏22°以上,年平均降雨量在1530-1770毫米之间;年日照时数为1560-2160小时,日照率35.6%以上,常年植物葱绿,生机盎然。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