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弘道,用自己的青春谱写了一曲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救国的革命赞歌。 犹记当年烽火里,流淌不息的鉴江啊,你,承载着我们多少铁血男儿为了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英勇抗战的家史国事;你,犹如暮鼓晨钟,震响每一个角落,让人凝思…… 团结一致 共同对敌 梁弘道,又名德杰,茂名县南塘区白坑村人。1910年4月16日出生于一个封建士绅家庭,父亲梁作相是清末举人。1929年,他从茂名中学毕业后,到上海中国公学就读,后转读上海暨南大学,于民国1936上海暨南大学毕业。 1936年夏,大学毕业的梁弘道毅然返高州举办“高文”补习学校,宣传革命思想,共同抗日反顽。1939年春,梁弘道被中共香港青年回国服务团特别支部吸收入党。从此,在党的领导下,为争取张炎、詹式邦与我党联合抗战,他做了大量工作。 次年10月,日 寇全面进犯,广州失陷。张炎把统率委员会办事处搬来高州,改为第11区游击司令部,领导高州六属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梁弘道在张炎游击司令部工作,担任谘议, 随后,张炎成立乡村工作团,梁弘道担任茂名分团团长。次年7月,他出任张炎的第七区守备部通讯总站站长。两个月后,他被改任茂西游击根据地主任,到沙田一带开展建立游击根据地工作。 奋战逆流 坚持斗争 1939年冬,蒋介石向全国颁发了“限共”、“反共”密令,对进步力量横加迫害。1940年2月,广东省府在高州增设南路行署,派来反共分子罗某任主任,以监视和控制张炎活动。1940年6月间,张炎被迫辞职。随后,学生队、妇女队、游击队被强行解散,香港青年回国服务团被驱赶出境,高州又笼罩在乌云黑雾之中。 在这阴霾笼罩的日子里,梁弘道在高州坚持斗争,提出“张炎走,我们不走”的口号,鼓励其他青年们下定决心,继续革命到底。他的战友们曾把他誉为“高州之光”。 光明被赶进了地狱,火,也结成了冰凌。根据组织的决定,梁弘道到设于霞洞的电白县简易师范任教,接替地下党员麦逢德工作。到校后,他大力宣传团结抗日主张,介绍延安、苏联的民主生活情况,在他人带领下,崔虹、温玉、何逢林、吴盛元、唐顺基等20多人组成了进步读书会。后来,这些成员一个个成为了游击小组和党组织的骨干分子。 武装起义 汇合整编 1943年秋,日寇占领了雷州半岛和广州湾,南路形势危急。他受党派遣到吴川负责推动张、詹共同反顽抗日,并被任命为教育科科长,直接管理吴阳中学。为了争取军队武装起义,不久,梁弘道又到沿海警备司令部任警备司令詹式邦的秘书。 抗日革命形势日益高涨,垂死挣扎的国民党从信宜调邓鄂一个师南下高州、化县、吴川,妄图对人民抗日武装进行围剿。得到密报的詹式邦连夜就和梁弘道向张炎报告,张炎当即决定组织起义。起义激战了四个小时,最后俘获反动县长邓侠,起义取得了胜利。 随后,梁弘道的独立中队与李一鸣队伍汇合整编,称为广东省南路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二支队第四大队。他任大队长,黄明德任政委,李一鸣任副大队长,下辖六个中队和一个独立排。 一个早上,天色微明,部队驻地突然遭受敌军袭击。当时敌情不明,梁弘道决定组织并掩护队伍沿鉴江北撤,在涉水横过南巢河时,不幸被急流卷没。时年34岁的梁弘道就这样壮烈牺牲。 “国破山河在,恨别鸟惊心。”鉴江,在暮霭浮动的苍穹里呻吟,如歌如诉……(梁小麟)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