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1917-1946),原名李绛云,童名李雍。出生于茂港区坡心镇高圳车村。 李嘉16岁时,由养母作主,与茂名县兰石村(今隶吴川县)的梁之模结婚。梁是一个好学上进的青年,年少夫妻,虽是盲婚,但还算恩爱。婚后不久,梁之模考入广州中山大学附中高中部就读。后又在该校英语系攻读。梁进入高等学府后,便对还是小学程度的农村妻子有所嫌弃。当李嘉意识到如果不缩短夫妻间的文化知识差距,将会有婚变的危险时,她在争取翁姑支持的情况下,于民国24年(1935)考入茂南中学读初中。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蹂躏中华大地。民国27年(1938)春,李嘉毅然舍弃安逸的学生生活,投考张炎将军夫人郑坤廉在梅菉主持成立的“战时妇女服务队”,全身心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李嘉满腔热情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发动群众组织识字班、儿童歌咏队,开展各种抗日活动。期间先后参加了第十一战区游击司令部第十六干部教导队和省政府主席李汉魂夫人吴菊芳主办的广东省妇女干部训练班受训。训练期间回到七区妇女服务总队,后又被选送到游击干部补训队学习。她在补训队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军事知识和革命理论,广泛阅读马列主义文献和进步书刊,努力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迅速提高了政治思想觉悟,确立了为解放全人类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 民国28年(1939)4月,李嘉参加了中共。7月,党组织派她回飞马村开展党的工作。经过李嘉的耐心教育,国民党飞马乡乡长郑奎秘密参加了中共。李嘉播下的革命火种不久便成燎原之势,飞马成为粤西地区有名的革命根据地。而李嘉婆家兰石的梁明、梁之梗、梁其荣等也先后有李嘉介绍参加了中共。李嘉的弟弟李灏、弟媳陈惠珍、姐姐李惠秀等在她的影响下也先后参加了革命。 民国29年(1940)冬,国民党顽固派在全国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张炎将军已被迫辞职,粤西地区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党组织安排李嘉到塘缀低岭小学任教,与外界甚至家庭中断来往。当时,李嘉生活很艰苦,她每月月薪仅2石稻谷,但她自己只食用一石,另一石交给党组织作活动经费。她日常只有两件兰布旗袍替换。 民国31年(1942)暑假,党组织考虑到李嘉与高州的国民党地方势力头头邓秀川有亲戚关系,因而指示她回高州工作。她投考了高州女师,在该校任地下党支部书记。由于她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待人态度和蔼,工作有魄力,又敢于斗争,因而团结了一大批优秀青年。她以学生自治会为掩护,组织进步同学阅读《大众哲学》、《西行漫记》等进步书刊,组织各种抗日宣传活动,培养了张平、陈叔坤、林婉玲等一批女干部。李嘉又利用国民党军长邓鄂为其姨父的关系,介绍丈夫梁之模到邓家做家庭教师。李嘉也随之住进邓公馆,趁机搜集情报、掩护革命干部和开展统战工作。 民国33年(1944)冬,中共南路特委指示所属各县党组织,要在有条件的地方普遍组织武装起义。李嘉、梁之模奉命撤出高州城,翌年春,他们夫妇俩来到电白羊角地下交通站李荣平家着手进行起义的组织工作。2月16日,他们梁回到飞马村协助郑奎组织乡兵起义,带出长短枪支一批,然后转移到烧酒总队部。 及后,各地武装起义相继受挫,张炎将军又在广西被害,茂电信革命武装只好分散隐蔽活动。民国34年(1945)3月,组织安排李嘉夫妇到阳江县(今阳江市)隐蔽,以两阳中学教师为掩护开展活动。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