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获悉信宜市金垌镇南屯二村有一退休干部麦绍源,他用藏书开办书屋免费对村民开放,已历经13年。记者来到了这个群山围绕的小山村,稻浪泛绿,泥土飘香,在当地村干部的带领下,记者沿着田间小径来到了一幢二层的小楼。小楼正面“东方红书屋”几个大家格外醒目,这里便是麦绍源开办的书屋。二楼书屋的藏书室和阅览室里,书桌一尘不染,靠墙摆放着几个大书柜,书柜里书籍归类整齐,书香四溢。人称“麦叔”的书屋管理员麦绍源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提起麦绍源和他的“书屋”,南屯村的乡亲们交口称赞。麦绍源1998年从翁源县农委副主任的工作岗位退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在亲友的帮助下,他盖起了两百多平方米的两层楼房,告别泥砖屋。新房落成后,为了提高楼房的使用价值,征得老父亲同意,和外地工作的儿媳们的支持,一楼住人,他将二楼的四间房和一个客厅改为书屋,分别用作藏书室,阅览室和工作室,为附近的农民特别是学生们提供免费书刊阅览,借阅服务。13年来,他自费订阅报纸杂志书刊,免费向村民开放。2007年经信宜市文化广播事业局颁发许可证,麦叔的书屋正式命名为“东方红书屋”。如今,“东方红书屋”经过政府送赠,社会、个人的捐赠和麦绍源自己的收集,藏书总量达到近万册,内容涉及政治、法律、科技、文化、卫生、农业种植等各方面,村中老少可各取所需。节假日时,仅100多平方米的书屋最多一天接待50多名读者。 起初,村里读书的人并不多,乡亲们对麦绍源的举动也不甚理解,都觉新鲜:“麦叔,你办个书屋又不要钱,这图个啥啊?”麦绍源总是憨厚地回答:“咱们农村也应该有读书、看报的地方,再说农民也要学习啊!人穷不缺志,大家可以少花一分钱,但是书不能少读啊!” 渐渐地,不少乡亲来到了麦叔的书屋,因为麦绍源的“书屋”帮助他们增长了知识。该村的李业海,多年来在书屋中读法律、法制类的书籍,如今村里发生个吵架拌嘴的事情,他一定到现场劝解,晓之以理,充当起了义务“调解员”;十多里外良耿村的一位养鱼专业户也慕名而来,每隔一两个月就借走10多本养殖和历史方面的书籍;村民邓亚冰因为丈夫外出打工了,而自己和孩子却留在村里,去书屋借阅小说成了她的精神寄托。在麦绍源的精心管理下,书屋越办越火,读书的乡亲也越来越多。按麦叔的说法,来得最多的还是学生和老人,因为年轻人大部分都外出打工了,留在村中的多是老人和小孩,书屋成了他们闲时的最好去处,老人们喜欢坐在一起聊聊家常,聊聊政治时事,看看健康书籍,孩子们则对这里的童话故事书和辅导书更有兴趣。 麦叔有时候还会亲自送书上门。麦绍源说:“我这里借书就是主动问、主动送。”他经常询问乡亲们在养殖、种植方面遇到的问题,如有需要就把书送到村民家中。麦绍源说,热心公益需要制度与管理去维护的。多年来,他就是本着创立书院之初就立下的宗旨:“立足农村,服务农民,面向社会,共享文化,提高素质,幸福人生”和管理方式:“办理会员,院内阅读,借书外读,长期有效”。热情接待前来东方红书院的读者,免费院内阅读,免费饮用茶水。 记者离开麦叔家的“书屋”时,炊烟四起,暮色将下,一些刚放学便跑来书屋看书的孩童,仍如饥似渴地捧着书本,贪婪地畅游在知识地海洋中。但愿麦叔和他的“书屋”越办越好,但愿象“东方红书屋”这样的书屋在广大的农村越办越多。(汤洪波)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