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生活
人物
基层
商讯
企业
农业
教育
财经
文体
房产
美食
美景
风情
论坛
电白区地势背山面海,南部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拥有漫长..
信宜市是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也是粤西唯一的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市森..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饮食文化的发展也反映了一个城市文化发展的过程。岭南地区..
信宜
国字号百年茶品牌 信宜金垌镇张海棠的“茶园梦”正圆(图)
2014-12-15 09:12:17  来源:茂名新闻网 【 繁体】 评论:0

  开栏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描绘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进步、社会和谐、环境优美、民生幸福的“茂名梦”。全市人民在追梦圆梦的过程中,涌现了很多奋发有为、蓬勃向上的感人故事。为此,本报从今天起开设“行进茂名·精彩故事”栏目,用真实具体的事例、有血有肉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情节,用富于时代感、现实感的新闻语言和细腻鲜活的表达方式,把这些感人故事讲述得更加精彩,进一步激励全市人民为加快茂名发展,实现“茂名梦”而奋斗。敬请读者留意。

01.mmsk.com.jpg

张海棠正细心呵护他的合箩茶 茂名日报记者 甘杨松 摄

  初冬的早上,已是知天命之年的张海棠又开着他的“的士头”,沿着自己亲手建造的盘山水泥道上了山。这一片山脉被当地人称为“三唛顶”,位于信宜市金垌镇。

  “这些山头上种的都是合箩茶。”来到位于半山腰的茶业加工场,一股茶香扑鼻而来,张伯指着周边一片莽莽群山说。这是他历经7年艰辛,一手开拓出的合箩茶种植基地,“目前已有1000多亩,计划5年内达到2000亩。”

  2007年,时年48岁的张伯在珠三角已经打拼多年,却突然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最终决定回到家乡金垌镇环球村委会德安村种植合箩茶,重新开始自己的事业。“一来还是想落叶归根,二来又能为家乡做点贡献。”

  对于选择种植合箩茶,张伯告诉记者:当地种植合箩茶始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生产历史。该茶于1992年和1996年两次参加广东省茶叶质量大赛,均获得特种优质茶类高分,列入中国名茶之一。“这当然是投资首选。”

  可是,当时张伯的选择,却遭到了家人的反对。“主要是接手前茶园经营得并不好,甚至接近荒废。”张伯说,上世纪90年代曾经辉煌的合箩茶,之后因为种植技术落后、蓄肥跟不上,产量、品质都在下降,失去了竞争力。“家人觉得做这个就是用钱打水漂。”

  “这么好的东西,不能眼看它没落。”张伯最终力排众议,接手了茶园。他在接手后马上对茶园进行了改造,首先投入了近50万元,修造了近2公里的上山水泥路。随后,他利用这一交通便利,雇人拉了近70车的鸡屎上山进行蓄肥,解决了土地肥力不足问题。

  “种植技术也非常重要。”在外打拼多年的张伯,很清楚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于是他遍访了各地有关的专家学者和院校,最终找到了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茶叶科学系副教授张凌云,为茶园提供种植和品种改良等技术支持。“这时的茶园发展就上了正轨。”2009年12月,张伯的合箩茶获得了广东(茂名)首届现代农业博览会金奖。

  随着茶园的发展,张伯开始考虑引导当地农户种植的事宜。“这也是我回乡创业的初衷,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他告诉记者,最早茶园雇了周边30多名茶农,工资为包吃住每月2000多元,但群众中自己种植的人却还很少。

  2012年,张伯与其弟张荣创办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周边农户种植合箩茶。“最初每亩投入约6000元,一年后就可进行采摘。”张伯说,目前合箩茶市场批发价都有500元/斤以上,品质好的可以达到3000元/斤,是农民致富的好项目。当地不少农户因此走了致富路。

  “我们还在考虑借力发展。”张伯说,他的合箩茶种植加工项目,入选市委统战部“2013年茂名市‘反哺工程’投资意向项目”,向各地商会推荐,寻求合作。该项目投资总额2000万元人民币,计划扩种合箩茶2000亩,建设加工厂房3000平方米。“我要将这里建成一个大茶园。”

  每日午后,张伯爱在自己家中以茶会友,给友人们讲自己那三唛顶上合箩茶飘香的故事,其乐融融……

  “来,喝一杯合箩茶,欢迎你们明年开春后再来,尝尝这里的新茶。”张伯又热情地向记者发出了邀请。(张越

茂名时空网 www.mmsk.com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打印】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文章排行榜
最新 精华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