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老区信宜市茶山镇茶山村委会寨顶自然村,有位酷爱读书看报的老人,名叫古万年,今年83岁。他与周围的群众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近日,记者慕名来到茶山寨项村,拜访了这位身居山村的。金牌老读者。 “书香门第” 获评“金牌读者” 在一座泥砖瓦屋的客厅里,记者见到了满头银发、神采奕奕的古老伯。客厅的左侧摆放着一张书桌,书桌上放满了各种报刊、书籍,还有稿纸、笔墨之类的文具用品;里间还有许多报刊、杂志。古老伯自幼就喜爱读书看报,在他的耳濡目染下,家庭读书氛围浓厚,四个儿子学业均有出色。目前,古老伯的儿、孙辈已有几个大学生,这座泥砖瓦屋俨然“大学屋”,这个家庭属于远近闻名的“书香门第”。 古万年经历丰富,少年时期当过地下党的通信员(又称“红小鬼”),青、壮年时期担任过民办小学教师和校长,民办初中教师和教导主任以及民办高中教师,也做过农场工、码头工、挖井工,后来当过石场老板、玉器老板、养猪专业户、养蜂专业户、三华李种植户等。更为难得的是,无论什么时候,无论逆境抑或顺境,他读书看报的习惯持续不断,习以为常,他是名副其实的“金牌”读者。他读以致用,用以指导工作、生产和生活。晚年的古老伯喜爱看《南方农村报》、《茂名晚报》、《老人报》等报刊,以及种养、养生等方面的书籍。2010年2月,他被南方农村报评为复刊30周年“金牌读者"。 命运多舛 阅读兴趣不减 古万年年幼丧父,家庭贫穷。在茶山小学读书期间,他认识了地下党组织负责人梁特立(梁明)老师,成为一名小通信员。期间,古万年学会了不少抗日歌曲,阅读了不少革命书籍,接受过早期的“红色”教育。晚上,古万年和几个同学在梁老师的带领下,经常到群众家中宣传革命形势、传播革命真理。平时,机灵、敏捷的古万年还和部分同学接受组织的安排,开展送传单和护送地下党同志等工作任务。后来,古万年考上怀新中学读初中,初中毕业时,以优异成绩考上信宜中学,曾担任过学生会主席。 由于性格耿直,意气风发的古万年曾一度被划为“右派”, 因此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较大变化。 回乡后,古万年没有意志消沉,一有机会还是读书看报。他先后担任民办小学教师和校长,民办初中教师和教导主任以及民办高中教师,期间,由于要照顾家庭,他毅然放弃了到广州工作的机会。他的教书生涯持续到1976年。后来迫于生计,古万年做过农场工、码头工、挖井工,也当过石场老板、玉器老板。由于坚持读书看报,古万年精神充实、心胸开阔,笑看得失,和谁都能侃侃而谈。 活学活用 乡村的“百事通” “我一直保留着读书看报的习惯,每天不看一个小时的报纸或书籍就睡不着觉。”古老伯这样对记者说。 当读书看报成为习惯,用于实践也就成了必然。各方面的知识日积月累,让古万年成为镇内见识较广、威信较高的“百事通”。多年前,镇供销社的资产改革、镇区的合并等大件事中,古万年都直言了合理的观点。他通过读报了解到相关的政策法规后,便积极奔走,在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镇供销社资产改革得以合理、顺利推进。 古万年通过读报了解到,国家的政策是因地制宜的,盲目并镇有不少弊端;在市、镇有关意见征求会上,他结合实际、直言不讳地说了撤并茶山镇的不利因素。后来,有关部门反复探讨后,革命老区茶山镇得以保留。大家都说,在这两件大事上古万年功不可没。可古万年却谦虚地说:“这都是我将在报上看到的情况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发挥而已。” 从1987年回家务农开始,古万年就经常钻研书籍、报刊里面的种养致富项目,并结合实际进行探索、尝试,大多收获颇丰。 后来,古万年在家专心致志打理两亩自留山和旱地里的200多株三华李树。作为茶山镇最早种植三华李的农户之一,他通过归纳、融合报刊书籍上的种植技术,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种果技术,在当地小有名气,所产出的李果质量较好,价钱比别人的要高。 但是,古万年认为“自己一个人富不爽,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本村和其他村的群众邀请他去讲课,他义不容辞,而且还免费向大家送上自己编印的《三华李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等资料;信宜市老促会曾介绍古万年的文章给一些专业杂志发表。目前,古老伯虽然83岁高龄了,还和妻子管理30多株三华李树,他家的李果比周围群众的李果早10多天上市;近年,他的李果最高收购价达26元/公斤。(吴祖光 高干)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