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目前已进入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开展文物普查认定和信息数据采集、登录工作,而整个普查工作将要持续到2016年12月结束。昨天下午,记者来到该项工作的具体负责单位——茂名市博物馆采访了解普查情况。 可移动文物将有“身份证” 文物普查是科学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的基础工作。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我国建国60余年来,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普查。普查的登记内容主要包括文物名称、类别、年代、质地、外形尺寸、质量、完残程度、保存状态等14项基本指标项,还有照片影像资源和文物收藏单位主要情况等。普查信息的采纳、登记、档案建立和保密严格按照全国统一标准和要求进行。 通过对我国可移动文物进行全面调查登记,并建立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和数据库,从而实现全国文物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和动态管理,也就是说,届时全国的可移动文物都有了详细的“身份证”,从而也更健全了文物保护体系。 可移动文物普查查什么 本次普查的文物包括:1949年(含)以前,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历史上各时代重要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有关的代表性实物;1949年后,由博物馆、纪念馆收藏登记的藏品,列入国家文物局《文物出境审核标准》及《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的鉴定标准》目录的;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 文物普查不改变文物权属现状。 普查进入认定采集阶段 我市自2013年3月启动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整体有序推进,全市共发放《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调查表》5186份,市普查工作队的人员深入到重点国有单位开展宣传发动和文物认定工作。目前,全市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的调查摸底和数据汇总工作已全面完成,已进入到文物认定和信息采集、数据登录阶段。根据国务院的工作安排,此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将到2016年12月结束。 昨天下午,记者在茂名市博物馆看到,我市文物普查工作人员正在对馆藏文物进行摄影、量尺寸、称重量、编号等基础性工作。据悉,作为本次普查的重点单位的市博物馆,现有各类馆藏文物1800多件(套),该馆已按要求配置了摄影室和摄影制备、电子称、量具等数据采集用具,为文物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了基础。(陈逢 陈朝晖)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