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当地时间12月11日,瑞典国王主持盛大宴会单独宴请所有获诺贝尔奖者与皇室一道,共享美味佳肴,虽然中国获奖者屠呦呦教授因身体不适未能参加,但同样将一份由Galo设计大师设计的世纪之礼,采用信宜南玉精工制作的薄胎型——青凤南玉盘(蝶),赠与瑞典国王。该尊礼品直径为33cm、高为47 cm,是集南玉四色素于一体(即青、白、墨及黄皮点)的佳作。当这尊精品出现在与会者的面前时,受到了全场瞩目以及众人赞叹。诺贝尔博物馆研究所所长Katarina看到Galo的作品时说:“这个作品实在是太震撼了!” 那是中国南玉之都最闪耀的时刻,信宜南玉伴随着屠呦呦,首次登上诺贝尔奖这个世界著名顶级权威平台,实现了原广东省省长卢瑞华题词的愿望——“南玉工艺走向世界”,正式登上国际舞台! 理念:南玉品质与屠呦呦的个性完美贴合 据了解,这份国礼是在来自全国各地最具特色的工艺礼品中筛选出来的,在众多举国闻名的名牌精品中,Galo大师及其团队选择了信宜南玉精工制作的“镶金青凤南玉盘”和出自景德镇“陶瓷镶金瓷盘”两件精品分别赠送给瑞典国王和瑞典诺贝尔博物馆作永久收藏。 在很多玉石行家眼里,南玉纹理较多,不够纯润。然而,设计大师Galo表示,正是看中南玉种独特玉石纹理浑沌如黄河一般,黄河为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长久灌溉着中华文明,屠呦呦就好似青蒿素的母亲用心血灌溉,孕育出拯救受苦世人的青蒿素,将此象征着孕育生命的珍奇之宝作为赠送给瑞典国王的礼物,表达中医药的巨擘对于诺贝尔的感激之情。 “青凤南玉盘”采用南玉油润的青花料制作而成,玉盘中Galo为屠呦呦设计了专属的符号,这一款美丽的图腾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底蕴:凤凰的尾翼、蝙蝠的翅膀以及女体的各种元素,相互融合出一幅美丽的标志。此玉盘采用镂空和薄胎的工艺雕琢打磨而成,配上南玉自身浑然天成的草绿,成就了非凡之礼,周围环绕的金边和天然的玉石纹理,相互搭配,凸显了南玉特有的薄、透、翠。 此外,据相关知情人介绍,Galo大师认为,信宜南玉的特有品质能够与屠呦呦教授的个人气质完美贴合。在2015年12月10日举行的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85岁高龄的屠教授精神饱满,身着中国特色的紫红色衣裳及配带珠宝饰物,令人注目的是她手上黑色提包中点缀的饰物,这也是采用信宜南玉墨水蓝作配点,两边各镶嵌九颗南玉墨水蓝而成,表示九九归一的符号环于四周,相当时尚大气得体。在灯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显示南玉墨蓝的灵气,令人耳目一新。 负责设计屠呦呦服装饰品的Galo将南玉品质完美地融入到屠呦呦的外在形象中,意在与屠教授的女性形象、坚强的个性及青蒿素结合,体现出中国人生生不息、顽强拼搏、勤劳勇敢的精神,和中国伟大女性的优良美德。 制作:融入信宜南玉工艺最传统且最精湛的技术 记者了解到,经一位信宜籍的南玉文化传播使者的引荐,Galo大师接触到了信宜南玉。虽然是初识南玉,但Galo大师对于信宜南玉却欣赏有加,经过层层筛选最终依然确定使用南玉作为这份国礼制作材料。 在市科工商务局、市玉器工艺美术协会以及全市众多玉器工艺大师的大力支持和相互配合下,制作团队从选料、切料到制初胚、雕刻、打孔、打磨、配座、镶金,整个制作程序专业严谨,融入了信宜南玉工艺最传统而又最精湛的技术。整件作品的构思设计按Galo大师及其团队的要求,既把南玉的亮点表现出来,又简洁流畅,展现美感;既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亮点,又融入国际视野;不但使中国人认同,更让世界人认识它、欣赏它。经过与信宜玉器工艺大师的精心探讨,制作团队采用了传统手工精雕细琢,和现代创新的手法相结合去制作,既突显标志独特的风采,又可体现南玉的灵气和美感。 根据制作团队的玉器工艺师介绍,“青凤南玉盘”是采用展现南玉最亮丽的薄胎型科技手法制作的,选用圆盘(蝶)方式去表现Galo大师为屠呦呦教授设计的专属标志。在雕刻的过程中,采用缕空、浮雕、蜂窝状打孔、薄胎等四个工序相结合的手工技术,其中纯手工打造出的3800个微蜂窝状孔则体现出了传统的信宜南玉工艺最精湛最精华的一面。在制作的过程中,制作团队本着精益求精,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的精神,就连配座这道工序也是经过反复研究的,最后确定采用简单弧形状去配套,选用黑格铁木作底座,显出整个玉盘的大气稳重、简洁流畅。 制作团队相关负责人回忆,经过三个多月的连续作战,终于在12月初按Galo大师及其团队的要求把五个不同特点规格的“青凤南玉盘”及饰件顺利圆满完成呈送给有关部门,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国礼”。 荣耀:来自玉都人民世代相传的勤劳与智慧 南玉,又称南方碧玉,是岫玉中的一个品种。与辽宁岫玉同属蛇纹石质玉石,因而又称南方岫玉。南玉以我市所产为最佳。2013年10 月,我市被正式授予“中国南玉之都”荣誉称号。信宜市籍广东青年词作家王强进在其《中国南玉之歌》中写到:“南玉拥天然之奇,展凌云之志,夺天工之巧,扬点睛之妙,中国之宝,南玉最好!”歌词表达出了玉都人民深深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据《信宜县志》记载,清咸丰6年(1856年)6月,信宜大水,德亮围(今金垌镇泗流村)石山崩塌,冲出玉石,青绿色,光泽柔润,质地细腻坚硬。当地农民便用人工开采,并开始用手工磨制手镯、香炉等工艺品。到1970年,信宜县组织劳力大量开采,在县城办起玉雕工艺厂,采用机械进行加工手镯、戒指、玉坠、茶具、仙桃、帆船等产品。1982年后随着玉雕工艺品出口及内销量不断增大,南玉需求量越来越大,在南玉开采加工鼎盛时期,信宜玉器加工厂达500多家,玉器销售个体企业1000多个,玉器品种数千个,年加工销售产值达5亿多元,玉器工艺品进军欧美、加拿大、东南亚及港澳台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信宜,很多家族世世代代都是与南玉打交道的。这片玉都大地也培养出了一代代技艺精湛的玉器工艺大师,世代相传的勤劳与智慧凝聚成了今天闪耀世界的南玉之光。 很多市民在得知信宜南玉被屠呦呦教授作为国礼赠予瑞典国王这个好消息时,都表示十分意外和惊喜,作为一名玉都市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是信宜南玉自作为省礼赠香港回归特大“一帆风顺”龙船后的又一杰作。市玉器工艺美术协会的玉器工艺大师们也纷纷表示,这次信宜南玉被作为国礼正式登上国际舞台,是对信宜南玉独特魅力和信宜南玉工艺的肯定,同时鼓舞信宜玉器工艺创作者的创作激情,今后必将团结协作,进一步打响信宜南玉工艺的品牌,让信宜南玉迈上更加璀璨的星光大道。(梁妙施 罗宏宇)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