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
高州历史名人——冯盎
【冯 盎】(566~646年) 字明达,高州良德(今高州县境东北部)人。南朝梁代高凉太守冯宝与冼夫人的孙子;石龙太守冯仆的儿子。 冯盎出身于南越俚人首领之家,家风纯朴,家教严正。他天资聪颖,少年时期,便具文韬武略之才。 隋开皇中,冯盎任宋康县令。开皇十年(590年),番禺俚人首领王仲宣与泷水豪门陈佛智起兵暴动,反隋割据,并且威迫利诱附近一带的部落首领共同参加叛乱。他们把岭南总管韦洸围困于广州,并向广州城发动猛烈进攻。在攻防战斗中,韦洸中箭阵亡,由副将慕容三藏代其指挥作战。在这危急关头,冯盎被冼夫人派遣,火速率师前往广州解救。冯盎到广州城下,与驻守广州的官兵里应外合,迅速出击,把陈佛智斩于马下。然后,又挥兵至南海,与隋朝大将鹿愿会师,共同追击王仲宣,获得大捷,胜利而归。岭南恢复安定。冯盎因功被封为高州刺史。 仁寿二年(602年),潮、成等五州僚人^造**。时冼夫人已故,冯盎便亲自前往京师请旨讨伐。隋文帝为了检测冯盎的军事才能,敕命左仆射杨素与冯盎讨论当时的社会局势及剿除割据势力的策略。冯盎精辟地作了中肯的分析,详述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杨素听后,十分钦佩,惊叹道:真想不到在中国南方边陲蛮夷之地域里,竟有如此的天才!冯盎不愧是冯冼的后代,忠勇双兼,谋略过人。于是,隋文帝诏令冯盎领兵伐叛。乱平之后,冯盎被授予金紫光禄大夫,任汉阳太守。 大业七年(611年),冯盎跟随隋炀帝出征辽东。后升为左武卫大将军。十四年(618年),隋朝灭亡,冯盎和其儿子冯智戴返回岭南,部署各部酋长首领,聚结兵马五万多人,守土防乱。 唐武德三年(620年),广州、新州的高法澄、冼宝彻等起兵叛乱,他们得到广州节度使林士宏的支持,滥杀原隋朝廷官吏,造成社会动乱。冯盎率兵将他们击败。不久,冼宝彻的侄儿冼智臣,又聚兵于新州顽抗,并自称渠帅,割据新州。冯盎又率兵马前去征讨。冯盎身穿战甲,头戴钢盔,来到敌阵前,正气凛然地说:“尔等颇识我否?”智臣的士兵看清来者是冯盎大将军后,纷纷放下武器,下跪投降,其余则不战而溃。宝彻、智臣则被冯盎生擒正法。自此,岭南从番禺到苍梧以至朱崖等地,均归附冯盎统辖,冯盎自称总管。 此时,有人对冯盎说:如今隋朝已分崩离析,政局不稳;唐虽应运而生,但立足未定,难以顾及,南越地区未有归属;冯将军今已克平岭南二十余州,辖地千里,岂能与赵佗当年只占九郡地域相比?然将军今名份未正,地位不符,故请将军仿效赵佗,封上南越王称号。冯盎听了不以为然地回答说:“吾居南越於兹五代。本州牧伯,唯我一门。子女玉帛,吾之有也;人生富贵,如我殆难,常恐弗克负荷,以坠先业。本州衣锦便足,余复何求。越王之号,非所闻也。” 武德四年(621年),冯盎率领南越各部落归顺唐朝。 武德五年(622年)七月,唐高祖李渊把冯盎所辖之地划分为高、罗、春、白、崖、儋、林、振等八个州,授他为上柱国高州总管,封为吴国公,不久改封越国公,后又加封耿国公。拜其子冯智戴为春州刺史,冯智彧为东合州刺史。 贞观元年(627年),冯盎率兵加强对边境镇守,有人诬告冯盎反叛。唐太宗诏右武卫将军蔺 謩发江淮之兵准备对盎进行讨伐,但魏征力主安抚,他对太宗谏奏曰:“天下初定,创痍未复。大兵之后,疫疠方作,且王者兵不宜为蛮夷动,胜之不武,不胜为辱。且盎不及未定时,略州县,摇远夷。今四海已平,尚何事反,未状。当怀之以德,盎懼必自来。”唐太宗接纳了魏征的意见,诏遣散骑常侍韦叔带口谕给盎,请盎派人到宫禀具情况。盎即遣子智戴入宫禀具详情并愿为宫侍,使真相大白于天下。唐太宗感慨地说:“征一言,贤于十万众!”这时,蔺謩已从江淮发兵。他为了迅速投入战斗获取战功,制订了对盎攻击的战斗方案,并遣副将送回宫中禀奏太宗皇帝。太宗接奏后,当即否定,诏令立即撤兵。 贞观五年(631年)正月,冯盎上京朝见,太宗待他甚厚。不久,罗、窦诸僚又发生叛乱。太宗诏冯盎率部落兵马二万为先锋部队开往剿除。当时,叛军有数万人据守着险要的进山道口处,难以进攻。这时,冯盎手持弩弓,对着左右官兵说:“尽吾此箭,可知胜负矣!”接着连发七箭,射中七人,叛军大惊,慌忙退走。此时,盎则令兵士迅速出击,冲入敌阵,斩首千余级。罗、窦二州重归平定。事平后,太宗派冯盎之子智戴归省慰劳平叛将士,对冯盎的赏赐不可胜数。至此,冯盎拥有奴婢万余人,辖地二千里,盎对此也“勤於簿领,诘摘奸状,甚得其情。”将其管理得秩序整然。 贞观二十年(646年),冯盎病逝,终年80岁。太宗赠他为左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