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石化是国内最大的合成树脂生产基地,图为茂名石化乙烯厂区。茂名日报记者 丘立贺 摄 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化工市场需求整体疲软,大宗通用产品销售形势严峻。2014年以来,巨大的压力向着石化企业扑面而来。然而,茂名石化研究院院长钟向宏对此却显得从容不迫:“我们4年前就预感到了压力,并开始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准确地抓住了产品结构转型升级的有利时机,经过几年的努力,当初的投入陆续获得了回报,开发了一批化工新产品和炼油新产品,这些成果让我们在面对危机的时候多了几分底气。” 茂名石化是国内最大的合成树脂生产基地,但却面临着产品主要是大路货的困境,市场份额一再被挤压。要破解现有装置在产品结构上带来的制约,最好的方法就是尽快改进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产高附加值产品。为此,茂名石化研究院步上了一条全员创新之路。 创新成为一种习惯 “不创新就是坐以待毙,但搞高端产品的风险很大啊,不但周期很长,而且这些产品的国内市场早就被国外大企业瓜分了,我们就算研发出来了也挤不进去吧?几年出不了成绩,自己的前景怎么办?”在进行高端产品的立项讨论时,不少科研人员心中又打起了小鼓。 于是,一场创新攻坚战打响了!研究院首先从机制入手,明确将创新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点,建立了科研项目负责制(PI制)。建立了学术专家团队,由科研人员自主选择要承担的项目,给予项目负责人用人权、项目管理权、科研经费和奖金分配使用权,最终根据研发成果和新产品推广成效,对科研人员的工作成效进行评价。 紧接着,一整套“一切为了项目,一切服从项目,一切服务项目”的激励机制建立起来了。他们从市场和生产单位需求出发,坚持按贡献而不是按职务进行收入分配,制定完善了科研成果积分办法,对科研人员的业绩建立起公平的评价体系,给予有“军功”者重奖,推行中级专业技术职位“一年一聘”、“基层为机关评分”等办法,并采取了科研骨干必须每年授课和发表论文、论文比赛、博士讲堂、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讲课等措施,为创新营造良好氛围。 创新融入血脉 “研究院不但在技术和管理上创新,还在科研文化上有所创新,我们一直在努力构建‘军功文化’、‘首创文化’和‘团队文化’,目的就是争取让每一个人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自己的潜力。”研究院党委书记徐少智这样说。 确实,研究院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有效的力量。他们利用各类学习机会和媒体进行教育,引导员工树立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鼓励每一个人,包括科研和管理人员都成为自己工作领域的权威,每一个人都可以立课题,都可以与外部科研机构合作,敢于发论文、立标准、报专利。通过评选“最负责任员工”、“五小创新”、“精细化管理案例”等平台,以及前述的一系列奖励办法,让员工扬名得利,从而激发了员工履职尽责的自觉性,不但科研骨干创新,学历不高的普通职工参与创新的积极性也日益高涨2014年到2015年上半年,测试人员梁志斌通过自己的努力,共提交4个专利;油品所技师孙望平等人利用自身力量,以很低的成本完成了3套实验装置的升级改造,以及一套实验装置的搭建。 “一定要将创新的意识融入到每个人的血脉当中,实现全员创新。”这是钟向宏最爱挂在口头的一句话,在院里几乎是逢人必讲,逢会就说。 创新变成创效 “我们已经有10个产品打入13家知名跨国公司供应链,炼油高附加值产品也开发出来了,而在几年前这些数字都是零。”看着用汗水换来的成绩,研究院市场情报室主任李伟抑制不住他内心的兴奋。跨国公司都是行业内的世界级顶尖公司,进入他们的全球供应链意味着这些产品已具备出口国外的能力,达到了国际一流的水平。 “刚开始大家都没什么信心。因为合成树脂新产品的‘通病’就是知名度低,下游企业普遍对国产高端料抱有怀疑态度,所以被客户拒之门外就成为了家常便饭,大多数新产品都要费尽周折才能打进厂家,刚开发出来的一两年内只比通用料多赚几百块钱。”说到这里的时候,李伟有点尴尬地笑开了。 “而且在装置生产上面对一个以前从未产过的新产品时,难免会缺乏经验,产量不大,还会产生过渡料,生产过程往往是一波三折。两边的困境让身处其中的我们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但大家都是咬着牙坚持下来的。”回想起当初的日子,李伟的脸上露出了唏嘘的表情。 “一个企业没有研发能力,靠碰市场运气是不可能成功的,是短期行为。我们必须走差异化之路,不断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抢占市场制高点。”关键时候,茂名石化公司总经理余夕志来到研究院给大家鼓劲加油,随后,公司出台了鼓励新产品开发的一系列措施。 从此,研究院坚定了信心,密切协调化销华南和公司相关职能部门,建立起“一品一策”和“一品一顾问”产品推广和技术服务机制,经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走访客户450多家,获得新产品推广试用报告382份,“中长线投资”项目进入了收获期,高密度聚乙烯大中空料、透明聚丙烯等一系列拳头新产品成功地撬开了跨国大型公司的大门,与美国特百惠、德国舒驰、德国考泰斯、瑞典宜家、日本本田、美的、金发、振兴、茶花、华盾雪花等数十家鼎鼎有名的行业旗舰、跨国大型公司形成了合作关系。 统计数据显示,组建研究院至今,公司开发化工新产品数量居中国石化第一位,新产品产量累计达到56.7万吨,新产品和专用料占合成树脂比例较之前提高9.7 个百分点。部分产品推出市场后,引领了国内相关下游行业的结构升级,打破了国外企业利用技术手段竖起的贸易壁垒。(张越 钟大海 李烨)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