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昔日油污遍布的小东江(资料图片) 小东江见证油城环境变化 小东江是我市的母亲河,全长约67公里。在1959年前,小东江清澈见底,鱼虾成群,是沿江十多万群众的主要饮用水源。60年代后,随着国家在茂名设市、建设茂名石化公司、发展地方化工企业,小东江的工业污染源逐渐形成和恶化,生活污水的污染程度也逐年加大,小东江的污染问题随之出现。由于我国环保事业刚刚起步,1976年前茂名石化炼油厂的废水基本是直排小东江。当时炼油厂的炼油能力约为500吨,每年排出的废水量约为1亿吨,小东江平均每天接纳近100吨的废油,成了名符其实的“油河”。 我市一直不遗余力地治理小东江污染问题,上世纪80年代初,我市制定了严于国家标准的《茂名地方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至今已进行了3次修订。每次修订,意味着茂石化炼油厂等企业的废水治理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排放的污染物要不断减少。近30年来,茂名石化公司不断加大环保的投入:2004年投资了1600万元配套建设了污水处理场二段好氧生化池(O2池),提高污水处理场生化出水水质;2005年投资了2910万元进行监护池系统改造,处理炼油厂区内的边沟水和生产废水;2007年在已有1个万吨含油污水调节罐的基础上,投资450万元建设1个万吨含硫污水调节罐,于今年2月完成改造投入使用,达到含油污水水质调节和应急的需要。目前,茂名石化炼油厂的废水排放量由70年代炼油单耗(每炼一吨原油耗水量)30多吨水减少到现在的1.8吨;每年排放废水的含油量也由70年代的每年3万多吨减少到现在的近100吨,相当于70年代每天排放废水的含油量。 茂名市政府先后5次对小东江的主要工业废水污染源实施限期治理,并关停了茂石化页岩油厂、茂名市糖厂、茂名市有机化工厂等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结合“一控双达标”工作,自1996年以来,全市投资超过4亿元用于对小东江流域工业废水的治理,使工业污染源全部实现达标排放。1999年,由中山大学环科所和茂名市环保局共同编制的《小东江(茂名段)水污染综合整治方案》通过了省环保局组织的专家论证,并由茂名市政府批转实施。与此同时,茂名市先后开展的《小东江污染源调查及防治对策研究》、《小东江污染综合整治规划》等科研课题,为治理小东江水污染问题提出了科学依据和可行性建议。 我市从1999年以来,投入专项资金1.3亿元对小东江(市区河段)进行河床清淤,结合本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建设,对生活污水截流,河堤加固,两岸美化、绿化,蓄水美城,使小东江的景观和生态环境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茂名市环保监测站1974年到2007年的水质监测显示,小东江水中的石油类、挥发酚等污染物含量在逐年下降,小东江的水质总体在逐步好转。保护小东江,就如保护我们的母亲,保护我们世代繁衍生息地。虽然,小东江治理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坚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油河变清”指日可待! 熄“长明灯”换回一片蓝天 灭“火焰山”造出两个绿肺 曾几何时,当人们远远看见茂名石化最知名的“地理坐标”——两支熊熊燃烧的“火炬”,或者闻到一股刺鼻的油气异味时,便知道快要到茂名市区了。不过,随着环保投入的加大,被人们喻为“天灯”的大火炬现在已结束了历史使命,往昔冲天的火焰如今已不见踪影。而曾是茂名大污染源的南、北两大废渣场,经过治理也变成了造福市民的绿肺。节能减排,让茂名石化公司尝到了经济效益的甜头,让百姓头上的蓝天减少了一丝阴霾,也让市民呼吸更加顺畅了。 据了解,以前,茂名石化炼油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含硫低压瓦斯(一种可燃气)被迫放火炬燃烧,不但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使得居住在河西的市民饱受油气异味的困扰。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增加企业经济效益,该公司加大投入,不断改造、扩建火炬气回收系统。2004年4月开始,投资2000万元,新建一座20000m3气柜;为了缓解瓦斯回收量大幅增加后的输送压力,还投资300万元新建3台瓦斯压缩机。2005年12月,整个配套工程完成后,燃烧了几十年的火炬也彻底熄灭,市区的空气质量大为改善。该项目建成投用后,每年可回收火炬气70000吨作为燃料气,产值27032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茂名石化公司30多年的页岩油生产过程中,在茂名市郊西北角,形成了总面积800多万m2的南、北两大废渣场(排土场)。绿化前的排土场经常浓烟滚滚,臭气熏天,曾有“人造火焰山”的贬称。为了消除污染,实现废渣场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1985年茂名石化公司开始在南排废渣场植树试验,到1990年全面绿化了南排废渣场,造林面积142万m2,使废渣堆场变成了绿洲,开创了植树绿化治理油页岩废渣的先例。绿化后的南排废渣场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成了茂名市的“绿肺”。1993年,茂名石化公司将这里规划建设森林公园,现已初具规模。1998年,“南排”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环境教育示范基地。 2000年,茂名石化公司开始对北排油页岩废渣场进行生态恢复。目前已建立了植物种类筛选区、热带季雨林示范区、用材林区、观赏植物区等7个专类园区,已种植了试验树120种。按照建设生态公园的要求,计划用3~5年左右的时间在北排废渣场建成13个园区。(肖琴 周庆雄 温国)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