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茂名石化公司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炼化企业,现在每年销售收入达700--800亿元,交纳税金100来亿元。它的发展,辐射了我市乃至全省、华南、西南等地区,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国家和地方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炼油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1978年前,公司原油一次加工有两套蒸馏装置,总能力只有500万吨/年,1990年扩大到850万吨/年。1998年再次扩大到1350万吨/年,成为我国首座千万吨级炼油厂,当时是中国石化最大的炼油厂,现在仍然位居中国石化第二。目前,公司炼油生产技术先进,管理水平高,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在中国石化数一数二。1996年前,公司炼油加上其它多种经营,年实现利润最多3亿多元,就感到十分了不起。2007年,公司仅炼油就实现利润15亿多元。 化工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1996年8月,茂名三十万吨乙烯工程建成投产,从此公司实现了炼油化工一体化。1999年经过第一次改扩建,乙烯生产能力提高到38万吨/年,2006年第二次改扩建后乙烯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年,茂名诞生了我国首座百万吨乙烯生产基地。茂名石化乙烯建成投产以来,创造了投产开车仅用25天打通全厂装置全流程的国内先进纪录、连续安全运行79个月的世界先进纪录。10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创下了国内同类乙烯工程建设工期短、投资省、开车好、设备和技术国产化程度高的新纪录。 物流发展——从陆到海,从近到远。改革开放前,茂名没有成规模的港口。1991年,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和茂名市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建成水东港口首期工程,从此结束了茂名有海无大港口的历史。此后又于1994年建成我国首座25万吨级单点系泊原油接卸系统(后又扩大到30万吨级),水东港口成为一座现代化大港口。加上2005年、2006年相继建成开通的以茂名为枢纽的西南成品油管道和珠三角成品油管道连接成一条近3000多公里的输油大动脉,原油、成品油等产品和物资运输海陆都十分便利。 体制创新——从大到小,从杂到精。茂名石化公司原来有职工3万多人。除炼油化工外,还有矿山、建材生产、机械加工与制造、工程建设与检修、工程监理、汽车运输、对外联营、房地产、贸易等业务板块,还有从幼儿园到中学到大学的完整的教育体系、公安、医院等。经过改革改制,目前仅有炼油化工主业以及与主业关系密切的港口、铁路运输单位和动力厂,职工人数减少到1万人,去枝强干,主业突出,效益提高。2007年全年销售收入789.89亿元,交纳税金106亿元,实现利润41亿元,效益位居中国石化炼化企业第一。 人才培养——从少到多,从低到高。1979年,公司近二万名职工中仅有工程师155人,高级工程师4人。现有万名职工中,博士8人,硕士29人,大专以上学历4894人,教授级职称15人,高级职称439人,中级职称1460人,高级技工3969人,中级职称以上、高级技师总和达5870多人,占职工人数六成。炼油化工装置操作工不少是大学毕业生、工程师、高级技师。改革开放以来,从茂名石化走出去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著名作家吕雷、李兰妮,还有一大批人才到镇海炼化、福建炼化、广州石化、海南炼化、惠州乙烯、武汉石化等炼化企业担任领导和技术专家。(李成雄)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