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通工人到副老总 彭作其:与茂名电力一起成长 彭作其描述建市初期老供电人创业的艰苦岁月 文/记者 林夏 通讯员 唐南南 图/记者 岑稳 爽朗健谈、热情好客,这是彭作其给人的第一印象。这位身体硬朗的化州籍男人,与“电”打了大半辈子交道,18岁就从农村出来,从一名基层的“输变电”工人做起,到退休时已是茂名电力局安装公司经理、电力发展总公司副总经理。在此期间,茂名的电力工业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劳。近日,彭作其向记者畅谈自己参与茂名电力建设的故事。 早期建站打人海战术 彭作其进入电力行业,可谓机缘巧合。1958年,正在筹建的茂名热电厂招工人,彭作其所在的大队分配到4个招工指标。大队干部帮彭作其报名去当工人,没过多久,大队干部通知他去体检,当年10月他就从一名农村小伙子变成了一名工人。奔赴岗位之后,工人们先后被派到湛江、河源、广州等地搞安装和学习,并被安排工种,彭作其被分到“输变电”工种。 1961年3月底,茂名市第一座35千伏文冲口简易变电站与茂名热电厂1号机组(2.5万千瓦)同步投入运行,标志着茂名市已具备发、输、变、配、用等环节组成的较完整的地方电力网。这座文冲口简易变电站,正是彭作其与工友亲自动手建成的。 “搭安装架、安装小型设备,都是用人力的,可以说是采取了人海战术。”每天早上,彭作其与工友从位于茂南区新坡镇的宿舍出发,用手推双轮车将设备搬到三四公里外的工地,每天往返两趟。有时也由10多名工人用肩头合抬设备到工地。尽管劳动强度大,但工人们都同心协力勤恳工作。除了参与建设文冲口简易变电站,彭作其后来还带队建成了化州、高州、信宜、电白、吴川等县市的首个35千伏变电站。 谈到电力建设的艰苦,彭作其说了一个笑话:一线工人架设电线、设备时要爬上爬下,为了节省力气,有的工人高空作业时遇上尿急,就干脆把尿撒进空心电线杆里。“这是个笑话,但也确实是安装工人遇到的困难。历来一线工人都比较辛苦,初时使用的工具简陋,很多任务都依靠大批人力去完成,那时工作比现在要辛苦。”彭作其说。 电力供应量今非昔比 “如今用电条件逐步提高,居民用电条件稳定,与几十年前相比简直是有着天壤之别。”彭作其告诉记者,在茂名热电厂正式发电前,茂名只有为数很少的小水电、小型火力发电机或柴油发电机。据了解,1958年,茂名地区年供电量仅为197万度,其中市区为112万度。1965年9月,茂名热电厂1号机年发电量4316万度。1997年,茂名地区实现行政村村村通电。2000年,我市全社会供电量为29.98亿度。 彭作其说,“以前电力供应不足,居民用电仅限于照明,而且遇到雷雨天容易停电。”尤其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茂名电网只要一回电路或一个变电站事故或检修,就会引起大面积停电,真是“断了一条线,黑了一大片”。现在,居民用电的稳定性、安全性大大提高,居民用电质量明显提高,空调、冰箱等家电纷纷走进千家万户,极少发生停电的情况。 与此同时,电力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也飞速发展。彭作其从侧面举了个简单的例子,“现在看到办公条件已经数字化了,有什么文件需要给领导签字的,只要领导上班打开电脑,就可以在电脑上签字。这体现了电力行业蒸蒸日上、与时俱进。” 认真态度让他稳步前行 从1958年10月入职,至2000年11月退休,彭作其从普通工人一步步晋升到公司副老总,期间获得许多荣誉证书。1999年4月,广东省总工会为他颁发了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彭作其说,“我是小学毕业的,但自己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领导信任我,我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可以说是一帆风顺。” 1987年,上级领导欲将彭作其从茂名供电局变电工区副主任岗位调到茂名电力局安装公司任经理一职。“打算调我去接手发展第三产业,即以电力赚钱。那些工作比较复杂,要与用户打交道。”彭作其希望留在原岗位,但领导说“中层管理人员只有你符合条件”,并不住地劝他“去试下啦,你帮我一把”。他别无选择地到了新岗位,却发现部下大多不懂业务,工作难以开展。在他的要求下,上面调下来几位业务骨干协助他,接着他买回设备,终于成功开展了业务。在他上任的第一年,公司的年产值就从17万上升到70万元。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的性格在人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或许,正是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活泼开朗的性格,开拓了彭作其的人生,让他在建设茂名电力系统中得以一展拳脚。他说,他教育下一代也要认认真真做事。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