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记者走访信宜市新宝镇。在该镇干部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上峰管区暗井村,看到该地的茶叶种植基地一片繁忙,许多茶农正在各自的茶地里忙碌着采摘茶叶。“现在是秋茶收获时分,大家都赶着把茶采摘起来,准备卖个好价钱。”茶农杨天来向记者解释道。 看到记者的到来,杨天来盛情邀请记者到他家里品茶。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山坳不远处有一条自然村。“我们家有茶树30亩左右,年产量超过800斤茶叶,按平均每斤70元的价钱出售,年收入可达5万多块钱!”杨天来自豪地跟记者算起了一笔帐。我们边走边聊,不多久便到了一幢二层楼的小洋房前。杨天来介绍,现在他们村基本家家户户都种植茶树,都盖起了楼房。 在他家里,记者有幸认识了刚从山上采茶回来的杨天来父亲——杨锐新。今年已经七十多岁的杨伯身体十分硬朗,是远近闻名的炒茶好手,杨天来已经完全继承了他的手艺。“我炒了三、四十年的茶了!”,杨伯用客家话和记者唠起了家常。据杨伯介绍,他们家几代种茶,祖先们在清朝时期便在这山上种下了茶树,此后,几代人便与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以前暗井茶‘藏在深山人未识’,如今通过镇政府的宣传带动下,暗井茶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欢,逐渐有了名气,加上镇政府帮助茶农寻找销路,现在大家的日子都好过起来。”杨伯说。 趁着杨伯把刚采摘回来新鲜茶叶拿到作坊培制,记者也去凑一下热闹。杨伯介绍说,炒茶关键要看火候,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机器可以替代人工炒制,但他依然喜欢手工炒制的方式。“六斤新鲜茶叶,炒成一斤左右的成品茶。看到这些茶叶在自己手中慢慢成型,那种感觉是截然不同的”。记者看到,在炒茶期间,为了防止手中的汗水滴进茶里,前几轮炒茶杨伯都用自制的树丫代替的人手。杨伯在锅里炒完茶,便交给儿子杨天来放在簸箕搓揉,挤出茶叶汁,然后再由杨伯回锅翻炒,如此反复多次,直到茶叶脱水成型。“这个过程大概要五个多小时,茶叶方能完成。”杨天来对记者说道。 据悉,暗井村向来有种茶树的传统,为了使村民早日脱贫致富,新宝镇政府特意请来农业专家为其把脉,开办茶叶种植与管理培训班,帮助村民改造茶园,并在2013年成立了暗井绿茶专业种植合作社,通过合作社+个体户作坊+基地的模式大力发展茶叶种植业,引导该村发展茶叶种植业脱贫。杨天来,是由大家推选出来的第一任合作社社长。新宝镇黄副镇长跟记者说,“现在暗井茶在附近这一带已经很有名气,一些工厂、企业和酒楼都来这里购茶,茶叶慢慢变得供不应求,旺季的时候得提前二个月订茶才行。下一步,镇政府将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吸引周边更多的村民加入合作社,扩大幅射面,形成更大规模的茶叶基地,改善了该地的落后面貌”。(闵灿)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