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三鹿奶粉”事件牵连,“免检”成为一个让人再也欢喜不起来的词汇。自9月18日国家质检总局对外宣布“废止《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至今,一个月过去了,那些曾经高挂“免检”招牌的家居品牌企业正随着逐渐变冷的天气,承受着巨大的煎熬。
家居行业历来“免检”盛行,地板、陶瓷类产品都是近年来拿下“免检”头衔的大户,众多家居建材产品都以“国家免检”作为宣传标签标榜品质。彻底取消免检制度后, “国家免检产品”成为一项昔日荣誉,家居行业不经意间缺失了一个游说消费者的名头。
食品免检关乎百姓“吃”,家居建材免检关乎民众“住”。质检总局下决心砍掉这持续了8年之久的“铁政”,所有行业的产品质量又回归到同一起跑线上,重新进行竞争。这对于家居行业来说,将是一次重写格局的机会。
“免检”仍是宣传噱头
国家发布“食品免检废止”通知时曾明确要求:相关企业要立即停止其国家免检资格的相关宣传活动,其生产的产品和印制在包装上已使用的国家免检标志将不再有效。一时间,食品行业的“免检”迅速遁形。
据记者观察,与食品免检废止的“强制措施”不同,持有免检证书的家居产品仍在用免检做宣传噱头。在生活家地板的专营店里,印制在墙上的“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十大品牌”12个大字依然夺目;北京的几大主要卖场里,“强力床垫、国家免检”广告牌仍旧占据显要位置;惠达陶瓷等一些知名免检产品还未及时替换下其视频广告中的宣传语,“国家免检产品”的荣誉仍被广而告之;更可笑的是,方圆地板的免检证书早在2006年12月已经过期,却仍在自己的网站和网络推广广告中一再标注“国家免检产品”的身份。
免检证书陷入“鸡肋尴尬”
实际上,对于如何对待“免检”这个称号,就连质检总局都尚未做到“一视同仁”。到目前为止,质检总局还没有对食品之外的其他行业已获免检的产品如何使用免检证书和免检称号做出进一步解释,免检申请表依然挂在质检总局官方网站的行业频道内。各家居、建材商家有理由认为,只要免检证书没过期,就可高挂不下。
记者仔细留意了一下,若无明确规定的话,圣象地板、努奥罗散热器等产品专卖店展出的免检证书大多可持续用到2008年底。海螺门窗这种2007年才拿下“免检”头衔的企业,证书有效期更是能持续到2010年。不过,当食品行业“免检”的废止之火燃至家居行业之时,“免检”二字便成了销售人员讳莫如深的禁语。卖场里销售员不会像原来那样底气十足地介绍产品,“我们是国家免检产品,品质绝对一流”。记者10月中旬走访各卖场和超市时发现,过去让产品颜面倍增的免检证书成为了多数商家摆放在产品展示区边角的陈列物,那张四方小牌匾已经在隐隐讲述商品过去的“光荣”。
记者调查发现,商家虽不再主动向消费者提及自己是“免检”产品,可是在一些举措上仍不愿摘下“免检”的高帽子。当记者提到“免检”二字时,非免检产品的销售人员一致用“奶粉事件”轻松回应,以不与“免检”为伍而庆幸:“免检真没什么用,现在出事的不都是免检产品嘛!你看看那些奶粉。免检可靠吗?”
免检证书,这个几年前被商家们竞相申请争夺的香饽饽,现今形同一块鸡肋:挂上,人家专说你“不可靠”;不挂,怎么证明自己的“当年勇”?
产品质量回归“竞争起点”
家居界人士认为,“免检”从制度创立开始就意味着不公平竞争,因为免检大门并未向所有产品敞开,进口产品和国际品牌往往没有免检金牌。
在洋品牌看来,免检是极具中国家居业“特色”的产物,西班牙宝露莎瓷砖北京区负责人潘鳘同表示,“比较痛恨这种‘特色’”。她认为,“一个好的产品应该通过年检来体现,而不应该通过免检。一些国内产品老拿免检说事,我就不知道产品的质量和特色体现在哪儿。国外品牌进入我们国内是绝对没有免检这一说的,放射性、耐磨性、环保性这三性认证是必须的。每年我们有十几项检验要做,不可能免除其中任何一项”。对于免检被废除,潘鳘同直接表态:“这是好事!大家公平竞争!不用再去依靠‘关系’,真正的好产品会提升起来。”
免检制度的废止,不仅让国外产品和国内产品重归公平层面进行竞争,也让国内非免检和免检产品能在日后的竞争中,位于同一起跑线单纯比拼质量、价格、设计等因素。根据质检总局的公布数据,免检制度实施以来,平均每类产品就有20个左右的品牌获得免检资格。而在家居建材领域,仅地板这一类就接近百个席位。不少不符合条件,甚至是名不见经传的产品竟也能拿到免检,免检中的“水分”直击了整个地板业乃至家居建材业品牌集中度过低的现状。免检产品数量的增加,既造成了免检产品含金量降低的情势,也造成了非免检产品认知度过低的局面。对此一非免检产品的销售人员无奈地向记者表示:“过去国家免检产品并不多,大家拼命争取很自然。现在免检产品几乎遍地都是,我们没有也不好办,消费者发现家家都免检,偏偏你家不免检时,就会自然联想到产品的品质不好。”
与进口和非免检产品的负责人积极表态不同,免检产品的相关负责人都不愿对“免检被废止”一事做出明确回应。尽管如此,废止呼声给“免检队伍”造成的“名”、“利”损害却是明细可见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消费者追逐的是“省优、部优、国优”,之后国内有了免检与中国驰名商标等政策,品牌的成功开始与国家级的荣誉相挂钩。过去在政府采购清单上,具备“免检”资格的企业往往具有优先权。免检头衔的丧失,就意味着额外名誉特权和营销渠道的丧失。“废止令”将让家居行业回归良性竞争,冲破老格局,重建新世界。
背景
“免检”盛行缘于“特权”待遇
国家免检制度的雏形于1999年浮出水面。最初,地方质监部门是出于为企业减负、减少重复检查,鼓励品牌创建的目的,优待连续数年检验合格的本地产品,进而推出了在一定期限内免除监督检查的办法。2000年3月,这一行政发明以文件形式被固定下来,并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企业生产的产品一旦取得免检资格,就享有不去检、不能检、不敢检的特权,正因这样绝对强势的“三不”权利加重了“免检”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信任砝码。因而,企业打破头也要拿下“三年一检”的免检证书,免检证书也就有了“贴金”的效果。
说法
市场当心“质量问责”真空
如果说今年的“三鹿奶粉”事件是毁掉食品行业免检的定时炸弹,那么2004年的“欧典地板”事件则是建材业免检产品的一场阵痛。免检制度的实施虽具有“帮优助强”的奖励性质,但也间接地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换成了奖励企业的筹码,这就意味着质监部门减弱或放弃了对消费者利益的应有维护。事实上,与一般非免检产品能够找到相应责任人不同,免检产品一旦发生质量事故,由于不存在质量监督检查,便难于找到具体的追责对象。取消免检制度后,相应的质量问责制若不能立即配套出台,整个状况仍旧会与免检制度存在时无异。
对此,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协会秘书长张传喜表示:“由食品免检取消推至所有产品免检取消,对我们这个行业是一个警示。现在我们正在协助国家环保总局,推行环保标志。这是我们行业内惟一权威的环保认证。” 消费者之所以信任国家免检产品,是信任免检制度挂着国字头,是信任免检背后的国家公信力,而此类由行业协会牵头的诚信认证到底有多少说服力,有多大公正性还有待时间考量,毕竟用资金换荣誉的猫腻在过去的一些行业认证中确实存在。为此,业内人士担心,失去“免检”牌之后,产品“质量问责”领域可能会出现一个真空。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