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
评论
游记
散文
诗词
报告文学
都市言情
校园文学
书法作品
绘画作品
论坛交流
茂名时空
高州木刻画传人吴思志
高州美术家十人作品展
方中画禅
评论
明月今日圆,把酒话诗篇
2007-09-26 22:42:09  来源:茂名作家 作者:时东兵  【 繁体】 评论:0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中秋节,是地地道道的华夏民族的传统节日,已经成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一轮明月承载了人间多少遐思和美好的愿望。我国最早由孔子编撰的《诗经》便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三千年来,文人骚客吟月的诗篇浩如烟海,“婵娟” 、“玉兔” 、“蟾蜍” 、“素娥”、 “桂魄”、 “玉盘” 和“冰轮”,许多美好的词汇附着给了中秋的圆月。

还在孩提时代,就能背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这些千古传唱的吟月诗,寄托了人们对故乡、亲人,或是爱情,或是友谊的思念。月亮在中国诗坛的天空,格外的耀眼,她是人间美丽的大众情人,在她的回眸下,人间一切的激情、欢乐乃至痛苦,都流淌成美妙的文字,婵娟深情地牵线着远隔千山万水的思念。中秋的月,是期盼团圆的月,品味人间团圆的甜蜜,品尝丰收的五味佳果;中秋的月,是思念的月,多少漂泊的游子 千里共婵娟”;中秋的月,又是浪漫的月,播撒多少花前月下风流韵事。而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让我们的心灵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和纯净。

而我最推崇的当属宋代词人苏轼大醉于中秋月下的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愧为千古绝唱难有其左。苏东坡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放,善用比喻至极至,独具一格的艺术表现手法,深得大众的喜欢和赞赏,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他在仕途上郁郁不得志,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一再遭到贬谪,郁郁寡欢。但诗人并未因此幻想着超脱尘世,他渴望大展宏图,又连遭挫败,全词反映了诗人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整首词的基调还是乐观的,这首 水调歌头作于丙辰(1076)年中秋节。(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整首词是屈原的《天问》体在词坛中的第一次成功尝试。开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面对着茫茫苍穹,月圆月缺,人们总会仰天感叹,产生许多疑问,又联想到人世间,聚散离合的无助,生离死别的无奈,正是天上人间“天人感应”,诗人生发了哲学家的幽思。“明月几时有?”是第一问,与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第二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天上宫阙喻指京城朝廷,政治纷争起伏无常,苏轼发出了“是何年?“的疑问。“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琼楼玉宇虽好,但能否抵挡高处的寒冷,暗指人世间的冷暖得失,此地虽无问号,但是诗人留给后人一个难解的问题。“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月亮高高在上顾影自怜,哪有人间快乐,抒发了诗人远离政治漩涡,求个安闲自在的生活的心情。

下阕“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白描的手法写月亮,转朱阁之上,斜绮户之中,彻夜无眠的诗人辗转反侧。“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是第四问。月亮本无爱恨之事,却又偏偏在人离别时月圆,常让人生发“月圆人未圆”的千古感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古难全中,其实暗含了巨大的问号,多少人心中暗暗地问自己:难道真的不能两全其美吗?

最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诗人对众多无法解答的问题,抱有良好的愿望,已经成为人们跨越时空的良好祝愿。

 

Tags:
茂名时空网 www.mmsk.com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打印】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