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
评论
游记
散文
诗词
报告文学
都市言情
校园文学
书法作品
绘画作品
论坛交流
茂名时空
高州木刻画传人吴思志
高州美术家十人作品展
方中画禅
评论
心系家园,写尽乡土风光——湍流散文的乡土特色赏析
2007-09-05 18:47:34  来源:小东江文艺 作者:何火权  【 繁体】 评论:0


  湍流任化州市文化局长达7年,调来茂名后,又是长期从事地方志的编写工作。因为工作的关系,以及个人的兴趣、爱好,对地方风俗、掌故非常熟悉,并深有研究。在写作时,也自觉不自觉地写了大量介绍乡土风俗的文章。作者曾担任过《化州县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主编,参与《广东民俗》的编辑工作,该书收入作者写的反映茂名地方风情、民俗的条目共80多条。可以这样说,湍流是一个茂名通。湍流生前好友、同事,作家陈红胜在湍流作品研讨会上,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化州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古今人物,特产异物,地方掌故,正史野史,大至雪岭古道,小至沙姜豆豉,他都说得头头是道,写来妙笔生花。”
  在湍流的散文、随笔中,写茂名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的也占了较多的篇幅。从衣、食、住、行,到节令、民风、民俗,以至名胜古迹、名人踪影,可以听得到、见得到的,都尽收入作者的笔底,可以说是写尽茂名风土人情。
  《麻乡谈穿》是一篇写茂名人穿衣的文章,文章从远古写来,洋洋洒洒,把千百年来,尤其是近一百年来,人们穿衣的变化,反映出时代的变迁。“清代我国社会上层人物,长袍马褂,平民对胸衫宽筒裤,民国年间‘斯文’人士有西服、太子装、公干人员唐装、布鞋大行其道,老百姓大衿衫,编头裤,一身麻服粘肉穿。”“解放初十年,人民装、列宁装、中山装和在唐装的汪洋中;八十年代穿风剧变,女界超短裙、迷你裙、蝙蝠袖、牛仔服,男界喇叭裤、猎服、西装、马甲服。”一个“穿”字,写出了时代的变化和茂名的风俗人情。《一日三问吃了吗》更是地地道道的茂名人关于食的文章,写了茂名人的饮食习惯,写了各种菜式佳肴。特别写了茂名“无鸡不成宴”的风俗语,让人读了他的文章,可以增进很多知识。
  写风土人情,作者善于把眼前的景物融入个人的感情之中,写风俗,实质上也是写对家乡的赞美之情。《陵江竹》写陵江上游的竹经水路、陆路走向下游。“陵江的竹堤是竹的大道。人载车竹也载车,人载竹竹也载人。陵江的江流是竹的容竹的貌,船载竹,船也载人,竹排载竹也载人。”这是一幅充满着诗情画意的陵江运竹图,也是家乡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描写民情风俗,民谣是必不可少的。或者说,民谣是民俗的活化石。《浴入歌圩》写得就非常引人。录入了多首民歌。如《罗江夜歌》是这样唱的:“东边下雨西起风,没见情郎在当中,一园桃花全注雨,谁怜滴滴泪花红。”“年晚天冷郎不回,灶中烧草火无媒,竹篱点火作长炭,未到半夜已成灰”这些民歌、民谣,非常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本地的风土人情,也较好地把已经过去了的风俗习惯流传下来。
  写乡土风情,还有很多篇章,一景一物,都能尽入作者笔底,写成一篇好文章来。再举一例,《炊烟》就把农家的平常炊烟,写得如歌如梦,“早晨,炊烟和上鸡歌升腾,晨曦与她牵手,太阳向她问候;傍晚,炊烟挽着夕帷,又邀晚风同台上演。”“炊烟如歌,悠悠扬扬,在农人的心坎上飘过,一代耕者恬淡坦然,相伴相偎,播育种子收获爱情。”写得是多么的悠闲,多么的传神。
  湍流散文的乡土特色,我们只是选取其中很少的篇章,作了大概的介绍,如果你有兴趣,不妨翻读湍流的原作,你真正用心去读了,你一写会大有收获的。你一定会为作品的真情所感动。正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许木咏同志在纪念湍流的研讨会上说的:“几十年来,梁瑞以其毕生的精力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他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思想贴近群众,作品贴近生活。在他作品的字里行间,仿佛可以嗅到家乡泥土的气息,听到民众的呼吸,触摸到社会的脉搏。他是一个反映群众呼声的文艺工作者。”


Tags:
茂名时空网 www.mmsk.com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打印】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