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的风景我们无心眷恋,我们的主要目标还是那神奇的山洞。想不到在没有向导的情况下,我们这么快就找到了洞口,这惊喜确实来得太快了。一阵欢呼雀跃后,我们整装待发,跃跃欲试。虽然爬过一些山,但入洞探险还是极少的。大家打开了电筒,戴上头灯,我自告奋勇一马当先。第一感觉是洞内要比洞外暖和许多。走了未多远,却发现前边有几个洞口,一时难辨真假。也不用多想,想也想不通的,谁都没有来过这里,不是实践出真知吗?只管的大胆的往前走便是。看着左边的洞口有点模样,便鱼贯而入。洞口不算宽大,还没有人高。只见两边有人工开凿的痕迹,岩石呈黑色带青,或是墨绿,从刀辟斧凿留下的印记来看,石质坚硬。忽然,前边却无路可走了,只得折回再走其他洞口。洞孔或宽或窄,宽的直径约米半左右,狭处仅容一个通过,我们不时要弯腰躬背,甚至四肢并用、匍匐而爬。此路不通,再转……此路又不通……再转……此路还是不通。只因洞内有洞,弯弯曲曲,不知孰真孰假。折腾了三番四次,竟碰了一鼻子灰。此时洞内虽暖,却没有任何人工的通风设备,我的头部略略感到有些抑闷,为减少不明因素的影响,我们经紧急磋商,决定先撤出洞外再作从长计议。 在洞口看来看去,上下打量一番,我们都纳闷了,这里明明就是洞口了,怎么会无路可走呢?到底这洞有没有像资料上所说的“洞群全长771米,宽100多米”,还号称可容纳万人??这年头吹牛皮的人太多了,而且吹牛皮的功夫也实在了得,往往中无中生有,小事化大,大事化巨,蚂蚁变大象,大象变恐龙,芝麻绿豆般的东西常常被吹得天大,莫非我们是受蒙骗了不成!!??不过转念一想,报纸上都登了,应该不会有假吧?或许是确有其洞,那真正的洞口又在哪里?话说回来,我们这样东碰西撞也不是办法,只会徒然的消耗体力。 (五)狼狈不堪 我们再次环顾洞口四周,发现的确就这里有几处明显洞口的,况且洞口前边筑着明显的保护墙,若这里不是真正的洞口,投资人在这里费这么多工事作甚?其他处虽有一些零散的洞口,但很狭小,而且洞口处杂草丛生,不像有人工修整的迹象。我们再作商议,很快达成了一致意见:先由我一人再从右边上的一个洞口爬入,倘若探得确凿后队伍再整齐入内,以免无谓的消耗大家的体力。要知道在充满未知数的环境中探险,保存充沛的体力是头等重要的大事。于是我抖擞精神再收紧装束,背上背包,向右边上攀爬,纵身一跃潜入洞中。 但愿上帝保佑这就是真正的洞口。这一爬,发觉洞里边更为险窄,四面铜墙铁壁,凹凸不平,分布着许多有棱有角的石头,稍有不慎便要碰伤。后悔来时疏忽,竟没有带上手套。洞里漆黑一遍,虽有头灯,但只有一盏,能见的范围也不远。但见洞忽大忽小,忽上忽下,似断非断,只觉里面曲径通幽,深不可测。洞变得更矮了,此时必须趴下,以手脚触地匍匐而行。背囊已触及顶壁,成了累赘,跌跌碰碰的很不方便,于是干脆卸下。毕竟是进入一个完全未知的环境,在进洞时我手里自然多了一根木棍,以防万一。虽然是一个人走在从未走过的、神秘莫测的山洞里,但也用不着害怕有妖怪精灵、蛇鼠野猫什么的。我是唯物论者,妖魔鬼怪这类自然不信。至于动物,倒是要提防有蛇,但想这是冬天了,那些蛇好夕也躲起冬眠了吧。我印象中凡冬眠的动物,大抵是懒洋洋的作闭目养神状的,动作十分笨拙。况且我现在手里操有家伙,万一真碰上了也好对付。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