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浓浓的气息,让我割舍不开,想索性放开了心,长久地住下,倘佯不知归。 我带着犹豫不决的遗憾,入了梦,梦中那个应该来到的人还是没有来。 清早,没有雾,我推开现代的门,走出古代的门槛。 喝一碗玫瑰粥,唇齿留香,馥郁的味道,伴我最后走一遍石街与牌坊,最后看一次飞檐和阁楼。 团山,没想到乃是我的同姓族居地,也许五百年前还是同宗呢。 皇恩府,张家大园,秀才府,司马府......走进重重复复的庭院,层层递进的门阶,转过照壁、门廊,拐进中堂,侧堂,绣楼,厢房,后园,无数进,我昏头转向,找不到东南西北。 旧时的大户人家都是在这样繁复的院落中生活,雕梁画栋中处处可见细致错落的明清风格,四重雕花的窗格扇门,精致、细腻的艺术表现力,却透着一股大气、深厚的文化底蕴, 走过一个偏厅,内陈是简单明快的清式家具,方正而拘谨,墙上“梅兰竹菊”四君子竖幅,笔法飘逸轻灵,二者风格迥异,却配合得雅致有礼,显派着主人清雅高洁的气质。 我们忍不住要留下只字片语,祝福这宁静古雅的团山邨。 双龙桥,始建于乾隆年间,先是三孔桥,后修缮加建十四孔,俗称十七孔桥。桥为全石质结构,桥面与栏杆都是一米见长,三十公分宽的青石板,历数百年仍然坚不可摧,像一位族中地位极崇高的长者,岁月蹉跎中更显睿智,愈加有力量。 与一名来自北京的环保志愿者二度相遇,感于同道有缘,互相攀谈起来,对徒步,对环保,对摄影,此人深有体会,听此君一席言,胜走千里路。 走下桥时,“水皮”一直愁眉不展的假期问题,突然得到解决,顿时松了一口气,昨晚蜷缩在灯光阴暗面猛打电话,几乎抓狂的神情,此刻一扫而光。 我还曾为他担心过,看他突然沉寂,昏迷低暗中无奈的脸色,心中大大地不忍,打定主意是不能让他自己独自回程的,毕竟连日来我们几人已经磨合得很有情谊了,彼此之间都习惯依靠。 迎晖门,据说比天安门还早建了二十余载,城楼立于建水正街之东方始位,与西门旧城楼之间的交通居然是用马車来连接。 城楼之上架有新旧两口钟,很多居民在城楼上歇息喝茶,人声熙攘,热闹如街市。 我们转了一圈,倒对那马車产生浓厚兴趣,对马匹评头品足一番之后,欣然登坐,听着达达的马蹄声,当当的驼铃声,穿过亭台楼阁,颇有古风,感觉很是新鲜。 终于还是要走的,我永远带不走这气息,也不可能留下来,向往背进包里,心灵却散在了路上,家就成了我的起跑线。 沉沉的背包,压弯了腰,却支撑起无比坚定的心。 走,离开,还会回来。 还会登上阁楼,翘首而待,那个少年打马而来,却只是经过,忘记了我,从此,前世今生,我全部忘情。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